——以上的两幅图都是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秋天》中的插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选取秋天最具代表性的动物大雁作为叙述的对象,介绍大雁南飞时的特点,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但是在插图中并没有体现出大雁南飞时变化队形的特点,只通过图画展示出大雁人字形排列,并未展示一字形的排列方式。同时在整篇课文的叙述中并没有提到其他的动物,但是在插图中反而多了一只松鼠,这与课文中所描述的情节存在很大差异。——
“大雁变形”在插图中未显示出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队列变形,插图只能表现出其中的一种瞬间,不可能连环地表现出这种变化,但是,研究者指出插图中出现了文中并没有出现的松鼠,倒不无道理。
而出现这种插图的图不对题的原因,还是插图本身,并没有重视对孩童的现实视角的呈现,实际上,与整个教材抽离了学生们的现实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部编本的“人性彰显”的教材特点,就可以看出,教材过度地关注所谓小学生的“人性感悟”,而不是引导小学生融入社会、进入社会、关注社会,根本的一点,就是向内转,转向自己的内心,从而导致小学课本里出现很多玄而又玄的所谓反映内心情愫、但却没有现实指向的课文,使得很多课文不知所云,老师讲不清,学生听不懂。
八十年代的课本
一句话,脱离现实,沉湎在虚拟的时空中,是部编本语文教材引起社会物议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