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历经硝烟战火,一路披荆斩棘,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在开国大典上豪迈受阅。
今天,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关口,重整行装再出发的人民军队将再次光荣受阅。
从大江南北座座军营到陆海空火等军兵种,从军委机关到基层班排,从科研岗位到一线战位……受阅部队光荣集结,历经全面重塑后的共和国武装力量将首次整体亮相。
“向右看——”嘹亮的口令,庄严的军礼,威武的正步,更有望向天安门那坚定的眼神——这种坚定,源自人民军队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源自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坚强意志,源自护航民族复兴的信心和能力。
“未来70年,关键是未来30年。这正好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铭记着*的重托,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肩负着民族的希望,所有受阅官兵有个共同信念:以最威武的英姿,向三军统帅报告,我们无愧于先辈的荣光,无愧于使命的重托!
阅兵阅人,更阅无限忠诚
从1999年开始,连续5次参加阅兵,陆军某师一级军士长丁辉,绝对算得上受阅官兵中的“兵王”。
这次阅兵,即将第4次担任方队“头车”驾驶员的丁辉,却比首次受阅时还激动,训练时长、考核成绩都在方队中高居第一,“拼了这把老骨头”成了他的口头禅。
“我无比渴望再次受到*的检阅!”丁辉说这话时,眼神炽热。2018年1月3日,*向全军发布训令,并视察了丁辉所在的部队。
“没想到*亲自走进我们的训练场。”丁辉说,*当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他都记忆犹新,终生难忘。*视察后不久,丁辉就登战车、入战位,随部队展开了为期10个多月的驻训,连过年都在野外训练场,创下该师驻训时间最长的纪录。
“这次阅兵,我要用最昂扬的面貌向*报告:这一年多来,我们时刻牢记训令,部队练兵备战一刻也不停歇。”丁辉激动地说。
牢记*嘱托,做献身使命的好战士!这是受阅部队所有官兵的共同心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是全军官兵坚决听党指挥、坚定维护核心的一次集中宣示。”连续两次担任受阅方队将军领队的李广泉少将深有感触,无论是踊跃报名参阅,还是一丝不苟严训,都是官兵们维护核心、对党忠诚的具体体现。
这忠诚,感悟于强军兴军的伟大成就中。
护航时战风斗浪,用背包绳将自己绑在战位上;阅兵训练时追求极致,睡觉用绳子绑住双腿矫正姿势……来自海军某旅的中士王小寒,今年刚随芜湖舰执行完为期半年的护航任务,一听说有阅兵任务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她在请战书中写道:不出国不知道祖国的强大、人民军队的强大、人民海军的强大,我是共和国女兵,我要用最美的英姿向祖国说,我爱你!
“与我们训在一起的将军是最美的。”来自火箭军某旅的上等兵曹佳文,在阅兵日记中的一句话道出官兵们共同的心声,全军部队中呈现的官兵一致、风正气顺的生动局面,在阅兵部队中更加彰显。
“军营最末端细胞的活力,反映的是整个军队机体的强健。”进入新时代,*引领人民军队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开创了强军兴军新局面。全军官兵对*的忠诚拥护之情无比坚定。
这忠诚,融铸于改革必成的坚定信心中。
来自某医院的李武强是一名新转改的文职人员,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一样充满着获得感:工作岗位更贴合专业,各种待遇得到充分保障。李武强的双胞胎哥哥李文强曾在朱日和沙场受阅,脱下军装的李武强一度感到遗憾。当得知要组建文职人员方队参加阅兵时,李武强毫不犹豫报了名。为了能上场,他强化训练,整整瘦了15公斤。
“无论穿不穿军装,我都为自己是军队的一分子而骄傲。”李武强说,“我坚信有*掌舵领航,军队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
负责某工程课题研究的军事科学院某基地工程师刘常青,做梦也没想到作为科研人员也有机会参加阅兵。在阅兵训练场,他遇到了来自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大家一边训练一边开展科研交流,许多课题取得意想不到的进展。而军队科研机构和院校展开改革这几年来,刘常青和战友们已经取得不少成果。
“事实证明,通过改革,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更具发展活力。我们要珍惜点滴时间,搞好军队科研工作,用优异成绩向*报告。”刘常青说道。
这忠诚,汇聚于统帅与士兵心连心的点滴温暖中。
这是一份荣誉——在受阅部队驻地,但凡参加过朱日和沙场阅兵的部队,荣誉室里都悬挂着*“沙场点兵”的照片;
这是一份牵挂——在*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时,“沙场点兵”的照片,同样摆放在*身后的书架上。
细节是最好的注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心系基层、情系官兵,数十次深入基层部队视察调研,走边防、上高原,登甲板、进座舱,体察兵情、关心兵事、排解兵忧。统帅的殷殷深情,温暖座座军营,感动百万官兵。
来自第74集团军某旅的上士王锐,至今难以忘怀那一刻:*担任军委主席后第一次到部队调研,就登上了他驾驶的战车。
“战士们睡觉冷不冷?能不能洗上热水澡?连队伙食怎么样?”王锐说,这些年,*一句句暖心的话语,一个个亲切的举动,永远定格在基层官兵心中。这次阅兵,王锐将驾驶新型战车接受检阅。他动情地说,统帅与士兵心连心,士兵就甘愿为党分忧,为国赴死。
阅兵阅器,更阅胜战能力
“这盛世,如你所愿!”随着阅兵盛典的临近,一条短视频爆红网络——
1949年,开国大典,我军仅有的飞机凑不够像样的空中梯队,周总理无奈下令:飞两遍!
70年弹指一挥间,战鹰搏击长空、导弹直刺苍穹、雷达织密天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捍卫着祖国的蓝天。
“不用飞两遍了!”这是国人由衷的自豪,这也是人民军队迈向世界一流的志气。
新一代远程火箭炮整建制装备,国产航空母舰横空出世,歼-20、运-20飞机量产列装,“东风快递”再添新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武器装备换代升级速度越来越快,正朝着体系化、信息化和自主化迈进,一系列“大国重器”扬我军威。
阅兵,最受世人关注的是装备。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副局长蔡志军谈到,阅兵庆典将集中展示70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水平和军队建设巨大变化,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装备比重较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曾4次受阅的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张德磊说。1984年,该旅受阅装备作为“镇场之宝”,揭开了我国战略核导弹部队的神秘面纱。2009年之后的历次阅兵,该旅受阅的核导弹方队,都是“压轴”出场,次次震撼世界。但今年,该旅所在方队却失去了“压轴”的地位。
“阅兵场上不‘压轴’,但走上战场,我们‘压得住阵’。”该旅参谋长杜海有着火箭军人特有的胆气。
利剑在手,更要剑法一流。这些年,手持大国长剑的受阅官兵们,时刻不忘肩上担负的神圣使命,磨砺制胜“剑法”,为挖掘装备最大潜能,他们把自己逼到极致,先后创造了首次长时间跨区野外驻训、首次核导弹旅独立发射、首次千里机动实弹发射等纪录,荣立集体二等功。
阅兵阅器,更阅胜战能力。透过日新月异的受阅装备,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全军官兵牢记*嘱托,狠抓备战打仗,苦练精兵劲旅的练兵图景。
胜战能力来自枕戈待旦,为战而备——
某新型反潜巡逻机,列装就执行备勤任务,有的飞行员一年执行任务高达270多天,不到一年时间,部队圆满完成首次编队飞行、首次应召出动发现水下目标等任务。
火箭军某旅常年担负值班任务,参加阅兵训练前,他们潜入深山执行战备任务长达4个月,每次任务转换,人不解甲、马不卸鞍。
胜战能力来自实战实训,从难从严——
某新型轰炸机列装后,部队围绕远程进攻、空中精打等核心作战能力,从难从严苦练精飞,远海飞行从最初的一年4次,到现在的一月多次,让空中“战神”真正成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国家战略安全的“王牌”。
某新型战略核导弹列装仅一年,部队就全员全装高原驻训,随机抽点发射单元,在全防护状态下圆满完成实弹发射任务。
有了胜战能力,才有了“本色受阅”的底气。
“‘米秒不差’是阅兵训练的高频词,现在更是部队日常训练的标准。”中部战区陆军某师副师长朱廷超,已经是第4次担任阅兵教练,他所在师一年四季驻扎在野外训练场,阅兵方队抽组人员装备后,直接从驻训场开赴阅兵训练场。
历史不会忘记——70年前,多架战机带弹参加开国大典,一边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一边准备抗击国民党来袭敌机,阅兵就是打仗;
历史将会记住——即将受阅的某新型预警机,机组既是受阅队员又是指挥员,一有敌情,随时能变身空中指挥所,阅兵还是打仗!
阅兵阅形,更阅精神本色
“申亮亮!”
“到!”
这是阅兵训练场上令人动容的一幕——*签署命令,授予在马里牺牲的维和战士申亮亮“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消息传来,申亮亮生前所在部队、第78集团军某旅受阅官兵,用一场特殊的点名仪式,表达对逝去战友的告慰。
“这是我们所有维和部队官兵的巨大荣誉。”上等兵王全杰是名“00后”,他说,刚参加阅兵训练时,只觉得威武阳刚的军人很“有型”。现在他才明白,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有型”?是因为有无数像申亮亮一样为党和人民舍生忘死的英雄。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受阅官兵牢记*的殷切重托,将阅兵场变成红色基因的传承课堂。
阅兵也是阅魂。
“海上先锋艇”“白刃格斗英雄连”“勇猛顽强英雄团”“铁锤子团”……在各个受阅部队,随处可见英雄的战旗。“一面战旗一个魂,战旗身后有传人。”对于空降兵某旅下士程强来说,“黄继光英雄连”就是最鲜艳的战旗。
11年前,汶川地震第2天,空降兵某旅的15勇士空降震中。当时年仅12岁的程强看到救援官兵打着的红旗上写着“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深受触动,萌生了梦想的种子。在救援部队撤离时,程强高举横幅:“长大我当空降兵”,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如今,程强如愿以偿当上了空降兵,还成为了“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但在阅兵训练中,他因“O”形腿严重,面临淘汰的境地。
1999年国庆大阅兵,“黄继光班”第31任班长余国防,在阅兵训练时被铁钉扎入脚跟,仍咬牙坚持训练。如今同样面对考验,程强没有服输,利用背包带、矫正器,硬生生将腿“掰直了”。
“我是黄继光的传人,我要用实际行动向*报告,无论是在阅兵场还是战场,黄继光精神都没有失传!”程强说道。
阅兵也是铸魂。
“9·3”抗战胜利纪念日当天,北京密云,抗日名将白乙化烈士纪念馆内,来自第72集团军某旅的10名阅兵队员,前来追寻首任部队长的战斗记录。抗战时期,白乙化率部在北京南口、密云地区英勇抗击日寇,壮烈牺牲。他所率领的部队如今已发展壮大为我军一支信息化炮兵部队。
“在先辈战斗过的地方接受*检阅,既是红色基因的传承,更是强军重任的交接。”领队何纪抗介绍,在老首长精神的鼓舞下,该部参加受阅的官兵斗志昂扬,在阅兵训练阶段考核中摘得第一。
“阅兵既是阅人,更是育人。”来自武警北京总队的崔晓伟已经是第4次执教阅兵训练,他见证了一茬茬官兵从阅兵场成长。每次阅兵,崔晓伟都要组织受阅队员参观老班长张思德纪念馆,学习继承“张思德精神”,将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基因融入血脉。
“通过阅兵训练,官兵们政治更加成熟,素质更加全面,作风更加过硬。”崔晓伟介绍说,自己所在部队许多人都有多次受阅经历,如今他们大都成为部队的训练标兵、业务骨干,还有多人被表彰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受阅就是深刻的主题教育,受阅就是生动的强军实践,阅兵训练场上,官兵们脚步坚定、呼号响亮,向党和人民庄严宣誓:把阅兵场上的铿锵正步化为强军征程上的坚实脚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一往无前!再多的沟坎,再急的风雨,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