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办酒席请客送礼的事情也较多了,面对这么多,喝不完的酒,很多朋友对此不堪其扰,也挺有怨言。
最近,我还遇到过,很多年没联系的人,突然给我打电话,请我去喝他儿子的喜酒,对此我是不给情面的直接拒绝。
这个人是我隔壁村的,此人姓蒋。十多年前,重庆修地铁,我们在一起挖遂道,这样我们就熟悉了。他这个人,不踏实、偷奸耍滑的,经常挨组长的臭骂。他还向我借过三块钱,一句感谢的话都没得,也没还我。因为钱少,我也不好意思向他要。我们在一起干了一个冬天,到春节前,结了工资就回家过年了,从此我们失去联系。
最近的一天中午,我正在吃午饭,突然衣服包里的手机响了,掏出来一看是一个陌生号码。看着这个号码,我犹豫接不接,可是我不接它就一直响着,看来这个电话不接还不行,于是我接通了电话。对面是一个男人的声音,说道:“你是XX吗?”
我说:“你是哪一个?”
对方说:“我是XX,可能你忘了,你记不记得那年我们在重庆挖遂道?”
我不晓得从哪里搞到我的手机号,真佩服他的能耐。他这样说,我想起来了,我心想你不就是那个偷奸耍滑,经常挨组长骂的XX吗,借了我3块钱,感谢的话都没得还不还。于是就对他说道:“你找我有什么事?”
他说:“这个月的XX号,我儿子在镇上XX大酒店办喜酒,请你来喝喜酒。”
我心想,你真的是说得出口,我们都失联十几年了,平时不打电话,儿子结婚才请我去喝喜酒,这个酒我不喝,就对他说道:“现在疫情这么严重,又有从各个地方回来的人,我怕感染。”
他说:“你不能来,可以发红包意思一下就行了。”
我心想,人不去,发红包就可以了,这不是打定主意要我缴钱吗?你这样想我偏不给,你这种人不交往也可以,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崇尚礼尚往来。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不温,不亦君子乎?”这就说明,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热情好客的,对志同道合的人的到来,是热情欢迎的。
我曾在古装剧里看到过,古人去某个人家里作客,吃饭送礼的情景。古人去某个人家里作客也是需要送礼的,但都不是很多很贵重,是一个小小的礼品,略表心意即可。
反观现在社会的人情世故,办酒席请客完全变味了,办酒席的意义是请客人到家里来同乐。然而,在金钱意识浓厚的背景下,已失去了请客送礼的意义,多是冲着赢利赚钱去的,变成以赚钱为目的。于是就出现了很多的无事酒,而受到人们的诟病。
而且已形成一股攀比之风,送出去的人,想到钱不能白送,要想法收回来,于是就找个理由办酒席,这让人民群众苦不堪言。在农村,穷的地方,喜欢办酒席,农民辛辛苦苦挣的钱还不够送礼。
一般一个家庭一年要送二三万块钱的礼,这可是纯收入哦,靠种家里那一亩三分地,一年有二三万的收入吗?有的是打工挣的钱,这些钱挣得很辛苦,我在工地上干过,知道是挺辛苦的。辛辛苦苦挣下来的血汗钱,不是用在家庭开支上,而是用在酬情送礼上,难怪让人有怨言。
有的去打工,不去打工的家庭,面对请客送礼时,不能不顾办酒席人家的面子。因为大家都是一个村里的人,平时经常见面,如果不去,以后不好相处,没得钱就是去借也要去送礼,这无形之中,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这股歪风邪气该刹。
特别是像我前面说的,十几年过去了,从没联系过,到他儿子结婚了,才想起来,请起去喝喜酒。像这种人,就要有不怕得罪人的胆量,要敢于说“不!”
现在是冬季,快过年了,办酒席的人会越来越多。面对这些酒席,我认为要分情况,如果是红白喜事,是正常的人情往来,应该去送礼;如果是做寿、修房造屋或乔迁新居、小孩办满月酒、周岁酒就不要去。
现在赚钱不容易,大家要捂紧钱包,不要让人收割韭菜了,祝大家无为人情世故、酬情送礼的事情烦恼,高高兴兴的过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阅读点赞和留言,祝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