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高连奎新书《再造经济学》系列连载
我们把通胀分为内源性通胀和外源性通胀,内源性通胀往往是经济过热导致的通胀,本节主要讨论内源性通胀。
通货膨胀的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
世界各国出台货币政策的目的除了拯救危机,就是抑制通货膨胀,各国的中央银行一般将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其头号任务,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美国货币学派创始人弗里德曼有一句名言,通胀膨胀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
但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通货膨胀确实是以货币为单位的价格上升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如果就此将通胀的原因泛泛的归结为货币因素则是不正确的。
诚然货币超发的确可以引发通胀,但如果将通胀的原因归结为货币超发却不正确,人类经济只要正常增长,多少都会有通货膨胀率的存在,通常增长越快的国家,通胀率越高,增长越慢的国家通胀率越低,难道这些国家的央行都非常一致的超发货币了吗?
显然不是那么简单,而且现实经济不仅存在通胀,也存在通缩,难道通缩时是货币突然少发了吗?
显然也不是,因此用货币来解释通胀与通缩是经不住仔细推敲的。
其实即使人类没有货币,回复到最原始的物物交换状态,或者人类重新回到黄金、白银时代,只要经济增长也可能存在通货膨胀现象。
通货膨胀和发币量的关系
虽然目前主流学术界对通胀的看法都是采纳的货币学派的观点,但笔者在这里还是要提出一种区别于货币学派的通胀理论。
笔者认为通胀本质是一种经济增长现象,通胀是经济增长带来的,而不是货币超发带来的。同样通缩也是一种经济衰退现象,是经济衰退导致的,也与货币少发无关。
通胀与通缩分别是经济增长与衰退的货币化表现而已,我们绝不能因为显示通胀或通缩的时的物价是以货币为单位衡量的,就认为通胀或通缩是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物价的增长,而根据微观经济学,物价的浮动都跟供给与需求有关,当供给大于需求时,物价下跌,当供给小于需求时,物价上升,通货膨胀对应的是价格上升现象。
物价上升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是因为需求大于供给,这里面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确实是因为供给太少。比如由于战争,供给被破坏就属于这种情况,所以战争时期往往会发生通胀。
另一种情况就是现实需求太大,供给跟不上。这一般发生在经济增长过快的时候,当经济增长过快的时候,社会投资过于旺盛,企业家为了更多的占领市场,其所安排的产能扩张程度要大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而企业产能的扩张往往伴随着企业的采购需求扩大,企业产能扩张越多,采购就越多,这会造成基础原材料的供应紧张,比如石油、钢铁等的价格上涨,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的通货膨胀。因此正常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通胀都是这样造成的。
同样经济衰退时,企业投资需求会下降,就会出现供给大于需求,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物价就会出现全面下降,经济就会出现通缩,货币只是计价手段。
我们在这里比较强调企业的需求,这首先是因为每一轮通货膨胀都会出现基础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因为生活品的产能扩张一般比较容易,供给弹性很大,很少发生供不应求。
而石油、钢铁的产能扩张则不是那么容易,一个油田或一个钢铁厂从建设到投产往往需要很长的周期,比较容易产生供给不足。通胀膨胀中的物价上涨也往往是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传导到生活用品价格上涨中的。
以上我们探讨的是内源性通胀的形成原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绝大多数时候面临的通胀是内源性通胀,都是因为经济投资过大,经济增长过快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