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足够的水源,罗布泊也会逐渐干涸,但是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决定了只要有水源注入,还是可以重新焕发生机的。清朝末期时,罗布泊变成了东西八九十里南北一二里的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罗布泊重新补充了足够的水源,到1950年的时候,罗布泊湖面的面积达到了2000平方公里。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新中国成立,西部大开发的浪潮来到了塔里木河流域,大量的围河开垦,修建水库,加上塔里木河两岸的人口激增,不断增加的需水量终究达到了塔里木河的承受上限, 塔里木河下游出现了320公里的干涸河道,罗布泊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随着罗布泊面积的极速消退,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环境发生巨变,胡杨成片成片 因为缺水而枯死,土壤被砂石替代。
最后的罗布泊湖面被风沙所覆盖,这才有了如今的“死亡之海”,风沙中的罗布泊一直在等待水源的再度到来,只是再依靠塔里木河的希望并不大。
工程量巨大的藏水入疆藏水入疆,实际上是指的我国西部调水方案,也就是红旗河工程,该工程将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青藏高原东南部丰沛且利用率低的水源,绕行青藏高原,注入我国西北的红旗河中游,此方案依托高低自流的地势,实现自主调水,每年可以向我国西北地区注入高达600亿立方米的水源,投入资金总规模达到4万亿,而且流经地经过罗布泊,那时罗布泊必然重新复苏。
红旗河工程的优点不言而喻,我国西北地区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也是和缺水离不开关系的,红旗河工程除了惠及新疆地区之外,还对甘肃、陕西、内蒙西部有着很好地促进作用,一个红旗河工程,影响我国六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这也是如此巨大投资的工程一直被提及的原因。
不过红旗河工程自提出以来就不断遭受质疑,2015年水利部曾专门为藏水入疆工程启动辟过谣,表示从未进行任何的具体规划,真正红旗河调水课题组还是在2016年正式成立,着手解决整个调水路线的各项难题,但很快外交部有对此进行对外否定,其原因就是红旗河工程调水涉及到周边国家的利益,虽然对于我国来说这些向东南方向流出的水利用率很低,但是对于印度等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不利于我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
除了外部环境影响以外,在规划中的整个6188公里调水线路上,由于大量的流经河流和山脉影响,必须要修筑大量的隧洞,总共需要修筑的隧洞多达136个,隧洞的总长度达到了2337公里,其中一条最长的隧洞长度达到了55公里,而且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地质活动频繁,如何保证隧洞在地震中保持完整和河床下渗依旧是个非常巨大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