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水入疆2022年六月份能否开工,藏水入疆工程最新消息开工时间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1 07:50:38

六位院士、十二位教授以及多位年轻博士进行攻关,研究西部调水的问题。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现实可行、科学合理的西部调水线路——“红旗河”。这是一条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进入新疆的调水环线,将一举改变中国的生态格局。

藏水入疆2022年六月份能否开工,藏水入疆工程最新消息开工时间(1)

从前,它被称为谣言。

甚至在2015年7月,水利部公开声称:

从未就"藏水入疆"做过任何规划工作。

如今,

被命名为红旗河的西部调水课题已经结束了它的第二次研讨会。

官媒也开始深入报道红旗河工程

西北、尤其是新疆,即将迎来有史以来最大的巨变。

 让我们来看看“红旗河”西部调水具体方案是怎样的

藏水入疆2022年六月份能否开工,藏水入疆工程最新消息开工时间(2)

  “红旗河”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开始取水(水位2558米),沿途取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之水,自流509公里后进入怒江(水位2380米);然后,于三江并流处穿越横断山脉:借用怒江河道60公里后经隧洞进入澜沧江(水位2230米),借用澜沧江河道43公里后经隧洞进入金沙江(水位2220米);借用金沙江河道97公里后,以隧洞、明渠和水库相结合的方式绕过沙鲁里山到达雅砻江(水位2119米),绕过大雪山到达大渡河(水位2022米),绕过邛崃山到达岷江(水位1945米),绕过岷山到达白龙江(水位1880米)、渭河(水位1808米);从刘家峡水库经过黄河(水位1735米),以明渠为主绕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沿祁连山东侧平原经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到达玉门(水位1550米),接着沿阿尔金山、昆仑山的山前平原穿过库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到达和田、喀什(水位1300米)。全程6188公里(含200公里自然河道),落差1258米,平均坡降万分之2.10。

“红旗河”取水水位较低,因此水量充足。预计年总调水量可达600亿立方米,仅占主要河流取水点总量的21%,将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形成约20万平方公里的绿洲。由于全线保持高水位运行,可以自流覆盖绝大部分干旱区域。这些地区地势平缓、光照充足,可根据需要设置大量支线,工程实施后,将形成约1万公里长、20公里宽的绿洲带。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并产生累积效应,将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惠及更多地区,方案还设计了三条主要支线

通向延安方向的“红延河”,通向内蒙古、北京方向的“漠北河”,以及通向吐哈盆地的“春风河”。“红旗河”的三条主要支线均是基于相关区域地理特点的最优选择,使得在保证坡降的前提下,能够全程高水位自流,保持高水位优势,有能力将水源和水能送往更多的干旱区域。

藏水入疆2022年六月份能否开工,藏水入疆工程最新消息开工时间(3)

红延河。从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境内开始(水位1791米),向东北穿过六盘山到达固原(水位1710米),接着向北延伸至同心县境内(水位1645米),再沿白于山北坡至榆林市定边县境内(水位1500米),最后经多条短隧洞进入延河(水位1440米),总里程488公里,平均坡降万分之7.2。由于全程保持高水位运行,可自流惠及六盘山、白于山以北,黄河以南的绝大部分区域,弥补了由于黄河水位过低导致的宁夏南部、鄂尔多斯高原和陕西北部干旱问题。

漠北河。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境内开始(水位1620米),经巴丹吉林沙漠向狼山、阴山北坡延伸(水位1330米),共925公里;继续延伸至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水位1200米),以浅埋深隧洞(长度小于30公里)进入滦河、潮河,最终进入北京密云水库,共760公里。全程高水位运行,坡降大于万分之2.15,可以“自流”惠及沿线北侧的所有地区。

春风河。从玉门市境内开始(水位1550米),绕北山西侧延伸至吐哈盆地(水位1180米),全程坡降大于万分之2.7。保持高水位运行,一方面可以自流惠及大部分区域,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需求继续向北疆延伸。从起始位置至疏勒河河谷的26公里,高差达160米,坡降万分之61.5,适合开发水电控制流速。

2018年1月,红旗河西部调水课题第二次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专家们这一方案的重点、难点进行了深入探讨。来自国内方方面面的专家都参与了这次会议,包括中科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南水北调总公司以及清华、北大等多家单位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

会议就工程地质、地震、施工能力、工程设计、生态环境、水资源配置、经济效益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工程的关键在于地质。通过对活动断裂、地质构造等问题的具体分析,研究了工程的重点区段,评估了处理方法和对策。总体认为,“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意义重大,且没有不可逾越的难点,值得不断推进和深化。本次会议对“红旗河”西部调水后期的具体设计将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参加会议的五位院士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水文与水资源学家、流域规划专家王浩认为

“红旗河”方案设计巧妙,是一个全新思路,是切实可行的方案,没有太大的技术障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有信心、有能力完成这样的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工结构抗震专家陈厚群认为

“红旗河”方案的设计非常好,以现有的技术条件实施是没有问题的,意义重大。线路经过的一二级阶地过渡带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对一些具体线路的隧洞或大坝工程进行创新设计,多做预案,能够从单体工程和系统工程两方面降低“断裂”带来的风险。希望以科学、严谨、周密的作风为“红旗河”方案的研究多做工作,为新时代的水利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专家滕吉文认为

“红旗河”方案意义重大,线路设计非常巧妙,边界条件非常好。沿线复杂的地质和构造问题确实是工程的难点,但总的来说都有应对方法。我们不能畏首畏尾、彷徨懈怠,要扎实研究、勇于创新、突破难点,积极推进“红旗河”方案,为我国的生态建设、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认为

地球科学工作就是要帮助工程设计趋利避害,在地震带上进行工程建设是有大量的理论和经验积累的。我们应该积极去研究、解决其中涉及的具体问题,不能一想到困难就束手无策。希望能积极推进“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河流动力学与江河治理专家胡春宏分析

调水对主要河流泥沙输移、河势变化、河床演变的影响,讨论了“红旗河”与西北内陆河流相互作用和治理问题,对“红旗河”在相关方面的设计给予了充分肯定。

藏水入疆2022年六月份能否开工,藏水入疆工程最新消息开工时间(4)

之前,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光谦表示,这项工程结束后,新疆最少可生活2亿人!以荒漠为主的新疆将由此改变,一定会成为祖国最美的大花园。

藏水入疆2022年六月份能否开工,藏水入疆工程最新消息开工时间(5)

红旗河贯通后,借助这一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包括发电、灌溉、旅游、防洪与航运、国土利用等综合效益等,可以根本扭转西部缺水局面。有望一举解决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瓶颈问题、能源安全问题、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就业稳定问题等。

藏水入疆2022年六月份能否开工,藏水入疆工程最新消息开工时间(6)

一面红旗指引方向,

一条大河通向辉煌。

“红旗河”构想是着眼于大生态、大格局、大战略的西部调水方案,将是我国经济发展、文化融合的大动脉,是生态工程、民生工程、战略工程,是一举多得、造福中华民族的千年工程,必将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十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

来源:中新网

自2017年11月以来,课题组陆续发布了“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视频和文字资料。此后,多家媒体、自媒体大量转发或加工后转发,同时也收到了很多朋友的热烈反馈。然而,在这些新闻传播和信息反馈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理解甚至质疑的声音。为此,课题组希望以客观、负责的态度,对“红旗河”相关的重要问题和尖锐质疑进行说明。

1问:“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真的能做到全程自流吗?

“红旗河”主体线路包括一条主线和三条支线(红延河、春风河、漠北河),在此首先对主线的设计进行说明。

“红旗河”主线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将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水自流调往广大的西北地区。中国的地形总体上为三级阶梯,其中青藏高原为第一阶梯。因此,从地形上看,青藏高原周边必然可以找到一条高程依次降低的环绕线路。当然,青藏高原周边并非规则的坡面,特别是黄河以南线路所经过的青藏高原边缘,多为高山峡谷,因此,我们采用了隧洞和水库相结合的方式输水;而过黄河以后,我们设计的高程位于祁连山、昆仑山的山前平原上,因此找到高程逐渐降低的线路比较容易,且地形平坦,因此以明渠方式进行输水。

“全程自流”是“红旗河”最重要的特色,也是整个方案的基础。因此,在选线之初,我们就坚持“测绘先行”,以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为基本手段,基于多种独立数据源,对线路进行了详细比选和多次确认。

“红旗河”三条支线的选择均是基于相关区域地理特点的最优选择,即以自流为基本要求的地形研究在前,然后才确定支线的布置。因此,“全程自流”是必然能够保障的。

2问:“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具有可行性吗?

确保所有单体工程建设难度均低于已有案例是“红旗河”设计的重要原则。而从保证“全程自流”且尽可能缩短隧洞长度的角度来看,只有绕行青藏高原边缘的线路才能实现,也正是利用了高原边缘山谷较多的特点。由此,形成了最大坝高不超过280米、最长隧洞55公里的绕行青藏高原线路。其中,除最长隧洞外,其他隧洞长度均不大于40公里,平均长度17.2公里。同时,青藏高原边缘的地形条件,还给隧洞长度的进一步缩减或者局部具体走线方案的调整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红旗河”线路规划坚持测绘先行、地质紧随的基本思路,在对地形进行充分的研究以后,又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分析。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地热、煤系、断裂、破碎、崩塌、滑坡等均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会影响施工,有些则会影响稳定运行。基于对每一段具体情况的分析,对各种威胁进行分类分级,然后利用地形方面留有的弹性空间,对线路进行了具体调整。同时,也对线路沿线的已建隧洞和水库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分析。总体而言,不可能完全避开地质问题,可以从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两方面进行应对。

此外,虽然“红旗河”工程系统巨大,但能化整为零,分解成一个个在现有技术能力下可以完成的单体工程。

“红旗河”的研究绝非“纸上谈兵”,而是厚积薄发。课题组的院士、教授和博士,长期从事相关地区或相关工程的研究,具有深厚的经验积累和认知,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实地考察和研究。因此,“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是现实可行的。

3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会导致次生盐碱化问题吗?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不断加强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的历史性转变。多年来,中国走出的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协同推进的有中国特色的荒漠化防治道路告诉我们,沙漠可以治理,可以实现生态资源逐步增长,区域生态明显改善,沙区经济不断发展。“红旗河”工程实施后可为西北地区带来大量水源,将与现有治沙手段相结合,产生更加伟大的转变。

目前,我国西北存在不同程度的因灌溉而产生的次生盐碱化问题,“红旗河”是否会产生类似问题,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这里我们想强调的是,盐碱化是可以预防和治理的。在未来的绿洲规划方面,将综合考虑灌溉和排水系统的布局,依托大量的洼地作为排水尾闾,防止盐碱化的发生。今天,我国西北地区已经在盐碱化的成因、预防和治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治理方法。比如,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田长彦经过三十五年探索、研究,提出了以生物修复技术为核心的盐碱地生态治理之道(吃盐植物)。甘肃省景泰县提出了“井排结合、抬田造地、挖塘降水、渔农并重”的碱水渔业发展思路等。

4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能够保障稳定供水吗?

此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回答:

其一,水源保障能力。“红旗河”的水源来自以“五江一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为主的青藏高原南部的中华水系。这些河流水量充沛、水质优良却利用率极低。比如,雅鲁藏布江年出境水量超过1600亿立方米,目前开发利用率不足1%;怒江出境水量超过700亿立方米,开发利用率不足1‰;澜沧江出境水量超过740亿立方米,开发利用率仅3%。对于这三条外流水系,“红旗河”总取水量不超过取水点处的21%。

其二,工程系统抵御风险、稳定供水的能力。“红旗河”将借助所流经的大江大河上的一系列梯级水库,进行借水补水的综合调控。这样,当某一点发生故障中断时,这点以后的保障水源能够发挥作用。此外,在受水区也设计了大量的调蓄空间,保障稳定供水。

5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利弊如何评价?

“红旗河”的主要生态效益包括:改善西北地区荒漠化状态;为我国中东部地区构建强有力的生态屏障;通过河网辐射,还可以改善黄淮海平原的生态问题;为三江源地区撑起保护伞,涵养中华水塔。

“红旗河”的主要生态影响可能表现为:其一,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暂时性影响,比如水库对相关区域的影响,明渠对野生动物迁徙的影响等,在这些方面,目前已有多种成熟的方案来降低影响。同时,“红旗河”在山区部分的线路以隧洞为主,生态影响有限。由于施工海拔较低,不涉及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

“红旗河”是一条人工河流,是可精准控制和适时调整的,通过科学规划运行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其效益,应对不可预知的风险。

6问:我国需要拓荒和开发新的农业用地吗?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我国的吃饭问题只能靠自己解决。为此,我国实施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并不断致力于提高粮食产量。然而即便如此,我国的粮食自给率也只有80%多一些,食用油则80%以上依赖进口。我国已经进口了国际上能够流通粮食的大约50%。此外,受土壤污染、水污染等影响,我国粮食质量不高(根据2016年的数据,全国调查耕地超标率达到19.4%)。即便如此,我国东部地区用地矛盾依然严峻,发展空间受到了严重制约。

“红旗河”实施以后,将在西北地区增加2亿亩左右的高标准灌溉农牧良田,将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提高农产品质量,置换东部过度利用的土地,拓展发展空间。

7问:从投资与收益的角度看是否合算?

经初步估算,“红旗河”主体工程投资约为4万亿元,建设周期大约十年。2017年中国GDP为82.7万亿元,“红旗河”工程总投资约占年GDP的4.8%。分摊到建设期,每年4000亿元,不到千分之五。而“十二五”时期,我国水利建设完成总投资超过2万亿元,铁路投入3.58万亿元。

“红旗河”实施后,将在西北地区创造20万平方公里的绿洲、2亿亩灌区和牧场,形成一条几千公里长的运河,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为上亿人提供就业机会,创造巨大的市场规模,产生百年、千年的综合效益,将远远超过投资本身。

8问:如何看待调水与发电的矛盾?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

“红旗河”经过的主要河流是我国水能资源富矿,调水不可避免地对水电能源开发带来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能源可以升级替代,水资源却无法替代,发电服务于供水,供水服务于防洪,水量开发利用一定要优先于水能开发利用。当然,所有能量都不会凭空消失,只是以别的形式或在别的地方发挥作用了。

9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对下游国家有何影响?

中华民族必须合理管控和利用中华水系,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西南地区各大水系下游水量都极其丰沛,每年都面临着严峻的防洪压力。2000年4月9日,雅鲁藏布江支流易贡藏布发生了巨型高速大滑坡,形成了蓄水量三十余亿立方米的堰塞湖。6月8日大坝溃决,六十米高的洪峰持续六个小时,在下游形成了严重的灾害。特别是印度境内,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沿岸各邦均遭受特大洪水,94人死亡,25万人无家可归。虽是自然灾害,却引起了印度的误解。“红旗河”的修建,将在洪旱综合调节上发挥重要作用,造福各个流域的人民。

10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是骗局吗?

“红旗河”西部调水将是中华民族最为重大的战略之一,符合我国的一带一路、深度脱贫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发展方向。“红旗河”与任何骗局都没有关系,应以课题组或课题组成员署名的视频或文章为依据,科学、理性的研究“红旗河”的可行性和战略意义。

“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是课题发起人在两年多的实地考察调研和大量探索思考的基础上,又经过课题组两年多的研究才形成的,前后历时五年多时间,是与藏水入疆、朔天运河、大西线等迥然不同的全新方案。

“红旗河”西部调水课题组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