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杭州日报
大部分情况下,心脏病的发作会有一些症状表现。但也有一些时候,心梗发生得悄无声息。67岁的金老师(化名)就差点从“鬼门关”走了一圈......
没有任何表现的心梗
让他去“鬼门关”走了一遭
前不久,67岁的金老师(化名)前来杭师大附院体检中心体检。除了血脂有点高,他的体检结果看上去很乐观。唯有心电图的表现有些异常,让检查医生很是犹豫。
随后,这份心电图检查报告被送到了正在隔壁名医馆坐诊的杭师大附属医院院长张邢炜教授手里。一看到这张“品相不佳”的心电图检查报告单,张教授立即下了指示:立即把人喊回来做冠脉CT,收治入院,做好手术准备!
被医生一个电话喊回来的金老师虽然一头雾水,但也很耐心地接受了冠脉CT检查。检查结果提示,其左前降支完全闭塞,进一步行冠脉造影,明确为急性心梗。
张邢炜教授穿好铅衣,走进导管室,为金老师开通了闭塞的血管。
在一众心血管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无疑是最“凶狠”的一种,它起病急、进展快,如果不能在最佳救治时间(120分钟黄金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致死致残率极高。
大部分情况下,心脏病的发作是会有一些症状表现的。比如急性心梗发作时,患者会有胸口心前区闷痛,或是上腹部的“塞牢”的痛感,也有些患者表现为左侧肩背放射性疼痛,疼痛甚至可以沿着左手臂内侧一直到小指或无名指。还有的患者表现为下排牙齿疼痛,或者下颌疼痛,脖子疼痛等等。但也有一些时候,心梗发生得悄无声息。
术后,从“鬼门关”走了一圈的金老师连呼幸运:“我差点都见不到大家了!”
“这是一个非常不典型的急性心梗病例,能在体检中发现异常并确诊疾病进而及时治疗,非常罕见也非常难得。”张教授也感慨,金老师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多亏了心电图检查医师的“火眼金睛”发现了蛛丝马迹,也因此得以及时明确病情并迅速且成功地开展救治。
预防心脏病
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
“心脏病的预防,第一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是控制危险因素的发展。第三是要及时就诊,对自己的心脏做评估。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吸烟、缺乏运动、精神高度紧张,这些是心脏病最常见的可控因素。”张教授表示,危险因素越多、危险因素的程度越重,就容易得心脏病。
如果没有不良生活习惯也没有家族史,建议在40岁后做一次心脏评估筛查;如果父母有冠心病,尤其是父母很年轻就得了冠心病,那么子女的心脏病的几率也很高,要把心脏评估检查的年龄提前10年。
心脏评估检查主要包含三项检查:心脏超声、运动平板实验,以及心脏CT。这三项检查几乎涵盖了95%以上的心脏病。如果检查结果完全健康,同时没有其他危险因素,可以在5年以后再复查。当然,出现不适要立即就医。
出现不适要立即就医治疗
不建议擅自服用抗心绞痛药物
不少心血管病患者会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一旦胸闷胸痛不适,就给自己来一粒。然而,张教授并不建议大家自行服药自救。
“硝酸甘油这类抗心绞痛药物很容易掩盖症状,患者不适的时候服药,不适得以缓解,但仅仅只是平息了症状,并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此外,硝酸甘油会降低血压,心梗患者服用后容易晕倒。
“出现心脏不舒服了,建议只有一条,立即就医,不要自己给自己看病。”张邢炜强调,如果是长时间的闷痛不适,最好立即拨打120。
四点提醒要记牢
这些伤心的事不要做
1
不熬夜、饮食有规律
饭后血液大量进入消化系统,心脏的供血量减少,加上餐后血黏度增加,心跳加快,容易导致心梗的发生。放任晚睡或睡眠习惯不良,等同是埋下心血管疾病的种子。
2
情绪平和,少大喜大悲,少动怒
情绪一激动一上头,容易诱发心脏病。平常保持情绪平和,少大喜大悲,少动怒。
3
有基础疾病者做好自我管理
有基础疾病的人,要做好血压、血糖等指标的自我管理,尤其定时定量服药,不要随意减药。
4
一旦出现症状请立即就医
一旦有症状出现,特别是活动后有心前区(心脏部位)疼痛,甚至疼痛蔓延到左肩、咽喉下颌、牙齿、上腹部等,甚至左手臂内侧、左手小指和无名指内侧疼痛等等的,不要心存侥幸,立即拨打120,把握最佳救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