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收集秸秆是需要成本的,这个成本还很高。那么,我们不妨跳出沼气发电是废弃资源利用这个框架,来设想一下,开发330亩荒山形成新生耕地,利用沼液沼渣作为熟化耕地的肥料,种植某种在肥水充足情况下可以亩年产量达到40吨的多年生高产牧草,牧草收割直接利用为发酵原料,那么,330亩的新开生地,可以支撑起一个装机容量1000千瓦/h的中型生物天然气电站的原料所需,可以年产出电量693万度,售卖可得520万元。简单的设想电站和土地收益各占一半,则每亩土地的产值高达7880元。当然,实际情况并不如此,要更复杂也更吸引人,这个在下一篇文章中单独解析。
这是一个新的天地。
三是要解决沼液沼渣的处理问题。沼气发酵规模大了,就不比农户的小型沼气池,清理出的沼液沼渣直接给自家田里肥田就行。大型沼气池出来的沼液沼渣,需要进行有机肥料利用,这是必须的,否则将造成二次污染。
“规模越大,效益越高”,沼气发电站就是这句话的典型代表。200KW/h的功率时,这个特性还不是很明显,处理沼液沼渣甚至需要浪费掉自己生产的电能,但是一旦达到1000KW/h功率以上时,沼液沼渣的处理,就可以充分利用余热来进行加工了。
沼液沼渣处理获得的有机肥,对于沼气发电站来说,是与售卖电能同样重要的收入来源,而往往,我们在评估沼气电站的投资回报率时,这部分收入被忽略掉了。
四是要解决余热的处理。发电机余热,属于发电站的衍生资源。在处理沼液沼渣的过程中,可以相互配合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实际上,发电机余热,可以利用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当发电站功率达到2000KW/h时,量变形成质变,这个时候的余热,已经不仅仅可以供给沼液沼渣处理,还可以向内为养殖业供暖,为农旅业制造景观,也可以向外供暖,等等等等,如何利用,取决于沼气发电经济体的发展方向。
说了这么多,小结一下。
沼气发电,是“规模越大,效益越高”的典型代表,当然,投资也就越大。但是,一旦形成集发电、有机肥生产、农田开发、农业旅游、有机生态等一体的集合经济体,将产生数倍于售电收益的效益。同时,也避免了投资农业生产中避不开的养殖业“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的尴尬困境。
有时候,跳出限定框架,站在更高的角度看事情,景色是豁然开朗、精彩纷呈的。
下一篇,将重点解析2000KW/h功率秸秆沼气发电站及发展方向和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