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掌握着地球的天空,然而世界上有两类鸟不会飞,一种是生活环境特殊的鸟类,如澳洲的鸵鸟,南极的企鹅,另一种则是人类饲养的家禽,以鸡鸭鹅为代表。在野生状态下的野鸡,野鸭和野鹅,都是飞行的好手,为什么人类饲养的鸡鸭鹅却丧失了飞行能力?
实际上,人类在早期饲养家禽的时候,应该都是剪掉它们的翅膀进行的。现如今有人养殖野鸡,剪翅膀也是一个必须做的工序,然而现在家养的家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后,就算有完整的翅膀,也几乎丧失了飞行能力。
看上去这有点像是拉马克的“用费进退”理论,因为这些家禽长久不用翅膀,所以翅膀的飞行能力就退化了。所有的家禽都与飞行无缘,它们的后代也是如此。但在这背后,却是人类对家禽千百年的自然选择,造成了家禽不会飞的现状。
我们知道,鸟类飞行需要依靠轻巧的体型,但这可不是人类的追求。人类总是希望家禽能够长得更肥更大,产下更多的蛋,这样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而越来越肥的家禽,自然是飞不起来的。有一些鸡鸭可以实现短距离飞行,鸭子可以在水面短暂滑翔,而鸡最多能飞上树梢。这或许是它们对自己鸟类身份的最后印记。人类的自然选择,让家禽们失去了飞行能力。
如果跟野生状态的鸟类比较,我们发现家里养的鸡鸭几乎都是“大胖子”,而野鸡,野鸭的体型却相对较小,翅膀却非常大,羽毛也更加浓密。或许是人类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美食,让家禽忘记了在蓝天翱翔的喜悦。
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