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改良种水稻,盐碱地种水稻新政策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1 11:53:43

马学杰和工人在合作社烘干车间

撂荒耕地披绿装,土地“活”了,百姓的钱包也鼓起来了。河玉围项目中,实施主体单位按每年每亩地500—1000元给予当地农户土地分红,覆盖农户7800多家。“由于细碎零散,涉及农户数量众多,土地流转初期遇到了诸多难题,不过,村民有了分红收入以后,感到意外的同时,也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许伟和说道。

土地经营权分散,个体种植效益低,是濠江也是广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解决的现实困境。201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意见》指出,应当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解决广东省农村承包地细碎化问题,鼓励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

盐碱地改良种水稻,盐碱地种水稻新政策(9)

首批海水稻试验田去年年底喜收成

盐碱地飘出稻花香

探索海水稻种植先行路

土地撂荒是农村产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盐碱地的整治更是其中的难点。濠新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郑翔飞介绍,一般水稻耐盐度在2‰左右,但河玉围土地盐碱度甚至高达10‰。土地复耕,关键是解决土壤问题,使其达到耕作条件。

“盐碱度过高,初始试验的一批水稻很快就无法存活。”马学杰介绍,确定土壤条件以后,复耕团队集思广益,最终敲定了种植海水稻的发展思路。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普遍生长在盐碱地,具有耐盐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等特点。在盐碱地种海水稻,既可利用土地产粮,又可改良土壤。种植过程中,海水稻田通过渗漏水或地表水不断把盐碱洗出土体或渗入土壤底层,而使土体脱盐,尤其是土壤表层脱盐率最高,形成一个脱盐层,随着种稻年限的增加,脱盐层的厚度也逐渐增加。试验结果显示,种植海水稻3-5年后,可将中、重度盐碱地改良为可供一般农作物生长的良田。

盐碱地改良种水稻,盐碱地种水稻新政策(10)

河玉围海水稻示范基地航拍图

盐碱度更高、地形条件更复杂,河玉围复耕的难度也比一般盐碱地更大。根据河玉围实际情况,复耕团队优选了两种耐盐碱基因的海水稻品种,耐盐度大概在3‰,辅以科技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海水稻专用肥系列产品,用作土壤改良、土壤微环境修复以及水稻全营养供给,水稻耐盐度可到6‰。水稻栽种后,工作人员一天需要测试3次水质情况。确保水质盐度,如果超过5‰就要抽掉部分水,再灌入淡水降低盐碱度,一天都不能停。

盐碱地改良种水稻,盐碱地种水稻新政策(11)

盐碱地改良种水稻,盐碱地种水稻新政策(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