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还有这么几组数据:
从人口总量上看,人口总量增速放缓,但仍然保持平稳增长。2020年,全国人口达到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过去10年间,我国人口年均增长0.53%,略低于上一个10年0.57%的平均增长率。
从人口寿命上看,十年来,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也在持续提高,2020年,80岁及以上人口有358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4%,比2010年增加了1485万人,比重提高了0.98个百分点。
从医疗卫生水平上看,根据国家医保局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口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6亿人,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
从脱贫攻坚成就上看,改革开放40多年来,7.5亿人成功脱贫,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从人口质量上看,2020年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0年前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从2010年的4.08%下降为2.67%。
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规模扩大,提升了整体人口素质水平。
而与支撑了过去几十年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崛起的“人口红利”相比,新时代正逐步显现的“人才红利”将支撑起未来几十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帮助我国实现产业升级。同时,我们要看到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保持韧性的关键。
“我国人口的主要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历程,也符合人口自身发展趋势和人口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宁吉喆说。
我们这一代的“少”与“多”
202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降至8.50‰。
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趋势,中央曾在2011年开始在全国推开“双独二孩”,2013年作出“单独二孩”的调整,并自2015年起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政策变化反映到了人口结构变化中:我国14岁以下人口从1982年的3.41亿人下降到2019年的2.35亿人,而2020年这一数字回升到2.53亿人,比2010年增加3092万人,比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
宁吉喆说,我国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但总和生育率下降,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
这里所谓总和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女性,在育龄期间(国际传统上一般以15岁至44岁或49岁为准)生育子女的平均数量,它也被认为是反应人口发展趋势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调查,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为1.8,只要做好相应的支持措施,实际存在的生育潜力就能发挥出来。
除了儿童还有老人。
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口则从1982年的4991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1.9亿人,已占总人口的13.5%。分区域看,2019年已经有7个省区市步入人口深度老龄化阶段(65岁以上人口占比大于14%),而在“十二五”时期,这个数据还是“0”。
2013年12月31日,湖北襄阳,护城河边练习乐器的老人。视觉中国
根据预测,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在“十四五”期间将突破3亿。
老龄化,它所衍生的如年轻劳动力不足、劳动力价格抬升、迫在眉睫的养老金压力等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受到了各方重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我国养老金体系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急需强化第二、第三支柱。应尽快扩大企业年金的参与率,引入“自动加入”机制,同时尽快出台第三支柱的顶层设计。
他建议,从“负债型”养老金向“资产型”养老金过渡。同时,尽快引入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并考虑扩大国资划转规模。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应该挖潜第二次“人口红利”的空间,挑战中往往蕴含着机遇。
正如宁吉喆表示,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但也会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