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和k的音节是什么,拼音k的全部音节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1 13:38:48

拼音g和k的音节是什么,拼音k的全部音节(1)

j q x怎样发音才算正确呢?要想得到确切的答案就必须明确j q x 的来源,要明确j q x的来源就必须明确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轨迹。

根据张炳麟、黄侃等众多学术大家的考证,上古汉语里没有现代汉语的语音成分丰富,特别在声母上,只有“古音十九纽”,大致只有喉音(舌根音g k h 加半元音y w) 、舌音(舌尖中音d t n l )、齿音(舌尖音z c s)和唇音(双唇音b p m)四组声母 ,比“厦门十五音”音还要简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语言称说的事物增多,人类的发音能力也逐渐增强,音位逐渐地分化,音素逐渐地增加。到了中古时期的唐宋时代,就从上古重唇音里分化出轻唇音(唇齿音f 和 v),从端系舌头音和精系齿头音里分化出知系舌上音和照系正齿音(现代合并为舌尖后音zh ch sh)。这两组新声母的增加,在北宋时代的三十六字母里表现得清清楚楚。

到了近代的元、明时代,中古的见、精两系声纽又分化,从见系舌根音g k h里分化出舌面音j q x,从精系齿头音z c s里分化出舌叶音 zi ci si (不是一般音韵书上的“舌叶音”,而是尖音的声母)。

近代见、精两系声纽的分化,在元代周德青的《中原音韵》里已很明显,如萧豪部的见系字里‘高考蒿’与‘交敲哮’不同音,表明见系声母已分化为g k h和j q x;精系字里‘遭操鳋’与‘焦劁萧’不同音,表明精系声母已分化为z c s和zi ci si 。

明代叶秉敬的《韵表》里,不但有见、精两系洪、细音的区别,而且在“辨音有粗细圆尖”一条中有了较为明确的理论辨析。清代的《圆音正考》里,更是分析得清清楚楚。

《圆音正考》的序言把见系细音——舌面音j q x叫做“团音”,把精系细音——舌叶音 zi ci si 叫做“尖音”,并且特别强调“尖音”和“团音”是泾渭分明,不容相混的两组声母。

自《圆音正考》出台以后,音韵学者和戏曲界人士就把从见系声纽里分化出来的舌面音j q x 叫做团音,把从精系声纽里分化出来的舌叶音 zi ci si 叫做尖音。1913年全国“读音统一会”审订的法定标准音——“老国音”和1931年“中国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以及1956年2月12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原草案,正式方案是尖团合流)里都有这两组音——尖音和团音。

这三种拼音方案里虽然都区别尖团音,但却没能为尖音造出一组独立的声母来。“老国音”和(原草案)只造出表示团音的声母,而尖音仍用精系齐、撮呼来表示,这样一来,在字母形式的示源性上倒不如不增加舌面音声母的“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简称“北拉”)醒目了。

“北拉”里见系洪音即舌根音为g k x(读音‘哥科喝’),见系细音即舌面音(团音)为 gi ki xi (读音‘基欺希’即j q x);精系洪音即舌尖音为z c s(读音‘资雌私’),精系细音即舌叶音(尖音)为 zi ci si (读音‘积七西’),尖团音是一目了然。


j q x 的历史来源明确了,其发音部位也就迎刃而解了。j q x 来自舌根音g k h,是舌根音g k h 在齐撮呼韵母i < 的牵动下,或者说是在舌面元音i 的牵动下(因为<可以看成是i u的合音),发音部位前移形成的,是g k h 的腭化音。它的发音部位应在距离舌尖2-3厘米的舌面中部,与硬腭中部(硬腭穹顶或稍前)成阻。它的定义应为“舌面中腭音”。

j q x是舌面中腭音的定义,反映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京人的语音实际,也是那个时期普通话的发音要求。

至于因尖团音合并而容易产生误解及笑话的例子,则非常多。

比如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百姓心声》中,主持人对各个人提问“您福吗?”的句子,各个人都有不同的回答,其中一山西太原的中年人回答道“我曾”。在这里,“幸”是团音(xìng)、“姓”是尖音(sìng),只是因为普通话把尖团音合并了才会出现这样的笑话。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