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牡蛎汤怎么做才好吃,龙骨牡蛎汤的正确配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1 13:23:34

我们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虽然他有自己独特的运行规律,但它并不是孤立的,我们的血液要和我们三焦里头的组织液进行不断的交换,血痹也叫血不行,血不行了,我们的水道通行也不可能利,叫血不行则水不利。血液通行不畅通,也会造成水道流通不畅通,那我们全身整个的代谢也都会出问题。反之,三焦水道里头垃圾堆积过多,影响了三焦的水道跟周边的血道之间的交换,也就叫水不通则血不行,水不通血不行,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因为他们之间在不断的进行交换。

但总的来说,有一个主次的问题。在仲景先师的整部《伤寒杂病论》里,把血液微循环的障碍叫血痹,血脉痹阻,这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桂枝汤就是一个通行血脉、温通血脉的一首方剂,所以说桂枝汤是天下第一方,也不为过。而通行三焦的,当然就是以柴胡类方为主的方剂。我们以后再探讨。

我们对原文进行解读,仲景先师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表达了很深的意义,需要我们去揣度、去联想,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原文: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后边给出了方剂。还是桂枝汤的原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再加三两的龙骨,三两的牡蛎。

龙骨牡蛎汤怎么做才好吃,龙骨牡蛎汤的正确配方(5)

在当量换算上,百度百科里头看桂枝九克,芍药九克,这是我们现代国家的药典标准里头给规定的,按汉代的一两等于三克来换算的。实际上,我们药典中的当量,是在汉墓挖掘以前的当量换算,明代大医李时珍说了一句话,古之一两今之一钱。明朝的时候,一两是三十克,一钱就是三克,所以说,汉代的一两就相当于明代的时候的一钱,也就是三克。所以,我们的药典一直沿用到现在,把伤寒论里头的方剂一两就按三克来换算。

但是自从在一九八一年汉墓出土的文物当中进行了大量的核对和考证,汉代的一两等于现在的15.625克,这样就把我们的药典给否定了,一两等于15.625克也好,就按十五克算也好,如果还是按一两等于三克,也就是相差了五倍之大,那我们怎么用这个方剂呢?也没必要在这纠结不清。实际上,我们在服用这个当量或者配药换算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按照它的体重或者它的耐药力进行。

龙骨牡蛎汤怎么做才好吃,龙骨牡蛎汤的正确配方(6)

举例,简单的说,一个体重很瘦弱的人,或者一个儿童,他如果是按一两等于三克算,有的时候都已经显大了,你若对一两岁三岁以下的儿童,甚至我们还要按一两等于两克甚至一克来算,如果碰上一个姚明那样的巨人,我们一两等于十五克来换算,也不为过,甚至还略有不足。我们往往在临床上是具体按一两等于三克,还是一两等于五克,还是一两等于十克,还是一两等于十五克,是因人而异的。所以量不定,完全是根据这个人的体质、体重还有它的耐药性等等,这样的服用和当量的配比。

一般情况下,我们就按桂枝汤的将息法,就按原方原量,一两等于十五克来抓一副药,但是不一定一天喝完,我们先喝一顿,哪怕儿童,我少喝一勺看,例如桂枝汤,将来所有的方剂都是这样的,我们按一两等十五克配出来,然后慢慢的、少量喝,小促期间,等上半小时到一小时,假如喝发汗的方子,到时没有发汗,我们就再喝一点,没有这种反应,我们就过上半小时到一小时再喝一点,小促期间,一直喝到觉得有了这种反应,比如我们发汗的遍身漐漐微似有汗,好了,出汗能够出一个时辰、两个小时。

龙骨牡蛎汤怎么做才好吃,龙骨牡蛎汤的正确配方(7)

但是有的人出了半个小时没有汗了,那我们不一定非要等到晚上再服那一顿了,我们马上就把剩下的再喝一点,让它遍身漐漐微似有汗,一直出上至少在两个小时的汗,还不要大汗流离,大汗流离病必不除。这样是最恰当的,就是一剂而愈。剩下的药干嘛呀,剩下的药不用了,病好了就不用了。千万不要说后边的药别浪费了,再喝了吧,那就不对了,所以叫不必尽剂,剩下的药宁可浪费倒掉,也不要再喝了。因为喝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为中病而止,就可以了。中病,病已经好了,把这个病,把我们人体这个杠杆阴阳调到最好了。所以这个药喝得慢不好,喝的太多也不对。所以当量换算,我们就是按这个当量换算。

有的朋友会说,干脆我就多抓几副,就按一两等于三克,我抓上十副。这样不如按一两等于15克,抓上以后不一定喝那么多,小促期间慢慢喝。

这有什么好处呢?

龙骨牡蛎汤怎么做才好吃,龙骨牡蛎汤的正确配方(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