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渔民们过去的引种行为已经埋下生态隐患,引入的外来物种中不乏性情凶猛的猎食者,其自然繁殖和种群建立状况需要密切关注。
第一类外来物种,是从国内其他地区引入的经济鱼类。1997~2000年,全国曾掀起一阵移植银鱼的水产热潮,太湖成了全国著名的银鱼引种地,湖中的短吻新银鱼被广泛移植到滇池、三峡水库等大水面湖库,丹江口水库也在引种之列。
2005年,丹江口库区的银鱼达到历史最高产量,经济效益显著,但银鱼有吞食鱼卵的习性,当库区土生土长的原生鱼构成了一定威胁。后来在2017年,库区又发现了外来物种颌针鱼,和银鱼形成了捕食和竞争关系,导致银鱼产量迅速下降。后来居上的颌针鱼是否会对库区生态产生新的影响?这还需要继续观察。
第二类是从国外引入的物种,比如大口黑鲈和匙吻鲟。大口黑鲈又名加州鲈,原产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如今成了华南地区的当红养殖品种,分布范围有北扩的趋势。虽然大口黑鲈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但是生长速度快,食性贪婪,会对滤食、草食以及杂食性鱼类构成严重威胁。
至于匙吻鲟,其威胁则要小很多,滤食习性反而有利于改善水质。当然,外来物种对本土生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扩散寄生虫、病原菌),表面上“人畜无害”的匙吻鲟也不能随意放生、放流,否则对食物链、生态结构的微小影响就可能引发难以想象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