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东汉末年的一个深秋,华佗离开家乡,南下行医,住在一家客栈。傍晚在酒店饮酒时,看见一群青年正在津津有味地比赛吃螃蟹。华佗上前劝他们:“蟹不能多吃,多吃会生病,弄得不好还会天性命。”
这群青年仍旧大吃不停,半夜吃了螃蟹的几个青年大喊腹痛,有的痛得直冒汗,有的痛得在地上打滚。华佗被惊醒,立即呼徒弟采了些紫色野草的叶子,煎汤给那些青年喝,过了一会,几个青年的肚子果然不痛了。
次日一早他们赶紧向华佗道谢,并好奇地问那种神奇的紫叶子叫什么名字,华佗答道:“你们看,这叶子呈紫色,服后肚子舒服,就叫它“紫舒”吧!”由于“舒”与“苏”近音的缘故,后来慢慢成了“紫苏”。
《食疗本草》中载:紫苏“除寒热、治冷气”。
中药紫苏叶,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紫苏,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现代研究证实紫苏叶有缓和的解热作用;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而且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紫苏叶
因紫苏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宽中和胃,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故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或咳嗽痰多者,较为适宜。前者可选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杏苏散(《温病条辨》)。味辛能行,紫苏叶能行气以宽中除胀、和胃止呕,兼有理气安胎之功,可治脾胃气滞、妊娠呕吐,还可解鱼蟹毒。
紫苏梗也可入药,性味归经和紫苏叶相似,有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的功效。紫苏的种子也可入药,但它的性味归经及功效和紫苏多有区别。
紫苏梗
中药紫苏子味辛,性温,归肺、大肠经,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如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等。现代研究证实,紫苏子除有镇咳、祛痰、平喘、抗炎、抗过敏、增强免疫、降血脂的作用外,还有抗氧化、改善学习记忆、抗肝损伤及抑制肿瘤等作用。
紫苏子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紫苏叶入药不宜久煎。所以日常料理中,紫苏也不适合过分烹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