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季度西安成交土地区域)
(2020年4月西安成交土地区域)
综合图表信息,2020年前4个月西安土地成交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市新区及周边区县,港务区、西咸新区、长安区、高新区、高陵区、雁塔区、蓝田县、航天基地表现亮眼。基于此,我们大胆推测,近一两年内开发商的主要发力区域也将集中于这些非城市核心的热门区域。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产业”。曾有人说,“社区”是一个群体,它由彼此接洽、具备共同利益或纽带,存在独特地区的一群人所组成。有人的地方才有烟火气,造城的本质,其实是造生活。
“人”从何来?“生活”怎么造?这些都离不开产业的引入和配套的打造。产业是引来人的第一步,当区域为人提供乐业的基础,安居自然水到渠成;进而是市政、交通、配套等一系列“硬件”得到落实,某种程度而言,做完这些,新一波的造“城”已成一半。
最后,我们聊一聊“人居”。如果说土地、产业、配套都是造城不可缺少的“硬件”,那么人居满意度就成为当之无愧的“软件”要素。结合当前市场成交情况,改善型住房已逐步替代刚需产品成为市场主流,地段、生态、产业、交通、医疗、教育等因素影响着居者对产品成熟度和居住满意度的判断。
近日,中指研究院《2020中国城市居民居住满意度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出炉,西安居民的居住满意度超78分,属于“满意度”较高的二线城市之一。
不妨冷静思考一下,我们对居住的满意,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
“对目前的居住满意吗?”问过身边的朋友,发现他们对居住满意与否的衡量颇有共性,除了对医疗教育的基本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外,排在第三位的是“住房”,问题较多的也同样是住房——
- 买房摇号压力大,为了孩子上学即使“千人摇”也要拼一拼;
- 城区内中意的二手房购买税费太高,城区周边的新盘却又交通不便、配套不齐;
- 举全家之力买房安居,入住后却因物业服务、冬季供暖、房产证办理等原因精疲力竭;
其实每一个有过置业经历的人都明白,房产广告和实际需求之间多少有着微妙的“误差”,比如配套欠缺、交通不便、物业不作为、业委会组件困难……维权屡见不鲜,但它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人的“舒居”需求,更遑论这两年我们总挂在嘴边的“与城市 共生长”了。
某种程度而言,造“城”也是与城市共同生长的一种方式,但它不能只一味追求远和大,而忽略“城”的内涵,像“空城”般浮于表面。要真正做到与城市“共生”,应表现在规划的创新和对人居追求的满足上。
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两院院士吴良镛曾在谈北京人居环境发展战略时说过,“半个多世纪以来,伦敦、莫斯科、巴黎等的规划思想都在不断发展”,伦敦突破“中心城-隔离带-卫星城”的大伦敦规划空间模式,沿泰晤士河构建30英里长的多中心发展轴线;巴黎为避免向旧城聚焦,采取积极的规划布局措施……从吴良镛院士所举的例子中,我们可将城市共生浓缩为“规划创新”,西安或许可以此为鉴。
再进一步说人居追求,我们不妨去描摹与城市“共生长”的理想住区——
它是城市核心区周边的千亩大盘,它路网发达交通便捷,它有社区医院和小学、幼儿园,它休闲娱乐配套齐全,它能满足家庭全龄段的生活需求,它的业委会管理得当甚至年末还会给业主分钱……在凡此种种规划合理配套齐全的社区准绳下,生活被“造”的有模有样。这是居者对生活的梦,也应该是“造城者”为我们造出来的“共生长”的梦。
在当前楼市外埠地产不断进驻、本土企业拼命“厮*”,以求得共分一杯羹的形势下,那些有造城愿景的房企终究能梦想成真吗?
(参考资料:北京商报 经济参考报 美城股份 中指研究院 中国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