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向毁灭的雪国列车,是在象征“乌托邦”的毁灭吗?冬清对此有不一样的看法。
2013年上映的电影《雪国列车》,讲述了世界末日来临之际,地球上存活不多的人登上了一辆永不停歇的列车,然而,列车上却充满残酷的阶级对立和压迫,有着领袖气质的柯蒂斯带领大家反抗压迫,推翻暴政,最终导致列车毁灭的故事。
影片改编自1986年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上获得大奖的同名科幻漫画,由韩国著名导演奉俊昊导演,“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主演。
韩美团队的合作拍摄,一度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末日潮流。首先,它不仅在韩国15天内的观影人次突破700万,更是创造了韩国科幻片在法国最高的票房纪录。然后,它也拿下了第34届韩国电影青龙奖以及第8届亚洲电影大奖等奖项。可以说,是亚洲科幻片的一部力作。
看到很多朋友在解读《雪国列车》时,以最后列车的毁灭,将它归为“反乌托邦”电影。对此,冬清并不这么看。在我看来,影片的“反乌托邦”思想并不是真正的为了反对而反对。相反,它的背后还有更多导演想要表达的思想。
单从故事内容入手,难以解读这部科幻片真正的主题所在。因此,我今天会基于影片内容,结合导演奉俊昊高超的隐喻技术,进一步来解读这部影片的主题思想。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会通过自身的观影心得,分享关于如何寻找影片主题的三种办法。
01、永不停歇的列车,是完整的社会,更是极权的“乌托邦”列车在影片中不仅是主要的拍摄地点,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在封闭的列车里呈现,更是影片中的主要隐喻对象。
那么,列车到底有什么隐喻含义呢?我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① 从车尾到车头,从贫民窟到富人区,应有尽有,是一个功能完整的社会
在这辆威尔福德耗尽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列车中,只有二十几节车厢,包括贫民居住的尾部车厢、制造蛋白质的生产车厢、囚禁关键人物南宫民秀的睡眠车厢、植物车厢、高级乘客车厢等等。
同样,这些位置不同的车厢分别对应了现实社会中的贫民区、服务区、以及功能区等等。车辆上依靠这些看似完备的车厢,既维持着所有人的生命,让他们的思想一辈子禁锢在列车内,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当柯蒂斯带领的贫民们打到控制水源的关键车厢时,革命的二号人物曾劝说柯蒂斯停下脚步,或许让大家最后一节车厢走到前面车厢已经是成功的了,但是柯蒂斯并没有这样做。
柯蒂斯带领的贫民从最后一节车厢进击到第一节车厢,是革命的不断推进,也是从下层社会进阶到上层社会的象征。然而,柯蒂斯并没有听从老头的建议。他坚信,只有彻底打到车头,才能彻底推翻这个扭曲的社会。
②被压迫的贫民,愚昧的中产阶级,以及高度集权统治者,共同构成了一个极权的“乌托邦”
雪国列车上,有功能不一的车厢,车厢里面则住着阶级不同的人。既有最底层受压迫的贫民,又有维护秩序的军队、还有愚昧的中产阶级、以及堕落的上层阶级。他们之间的生存与联系,共同了一个象征极权主义的“乌托邦”。
其中有代表性的一次事件便是,反抗压迫的孩子父亲向官员梅森丢鞋子。然而,这不仅没有击中梅森,反而引起了她的大怒。为了报复,她把那位父亲抓了起来,并残忍地夺去了他的手臂。她还将鞋子放在那位父亲的头上,告诫所有贫民,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位置上。
与车尾相比,列车前部的乘客则过着高枕无忧的日子。
幼儿园的小朋友快乐地学习,内容却是如何维护神圣的列车;被洗脑的中产阶级则养花种草,一心为统治者卖命;上层阶级则沉溺于喝酒吸毒,放纵而堕落。
如果说雪国列车代表了一个功能完整的社会,那么车厢里的人则把这辆列车打造成了一个极权的“乌托邦”。这个“乌托邦”并没有普遍价值,只是个人思想下的负面产物。所以,当最后列车被炸毁之时,虽然带来了绝望和寂静,即是混乱的“乌托邦”消散之日。
02、小小的火柴,既能燎原革命之火,又能打破思想禁锢在柯蒂斯一行人的革命进程中,火柴有两次极为重要的用处,既推动了故事走向高潮,又是革命最终走向胜利的关键因素。
首先,当列车经过大桥后来到了一条黑暗的隧道后,他们遇上了头戴夜视镜的士兵。在这里,他们什么都看不见,犹如羔羊一样任人宰割。就在革命的成果即将被反动派窃取时,柯蒂斯想起了火柴。他立刻传话下去后,在车尾的小男孩用火柴点燃了火炬。
于是,火炬从小男孩手上传向父亲手上,最后每一个人手上都点燃了火炬。有了火炬的一行人士气高涨,局面也在柯蒂斯擒贼先擒王的举动下立刻扭转了过来。
由此可见,火柴虽小,但是它能点燃火炬,创造出来的是温暖与光明。火炬向前传递,象征着人类社会已经在从原始走向文明的未来。
其次,柯蒂斯和威尔福德见到面后,后者许诺让他当上下一位极权主义者。身份的巨大变化,一时间把柯蒂斯冲昏了头脑。他在想,在犹豫,是不是自己当上领导者后,一切都会变好。
然而,这时候正是门外南宫民秀和他女儿最危险的时刻,他们需要柯蒂斯的火柴来引燃炸药炸毁列车。柯蒂斯起先对女孩的要求无动于衷,可是在看到列车地下被囚禁的小孩后,他立刻把火柴丢给了女孩。随后,列车门被炸开,从而引发雪崩,列车被彻底毁灭。
火柴不仅点燃了星星之火,在革命的危急时刻带来光明,化危为安。同样也能引燃炸药,将人们禁锢的思想炸开一道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这一点,是所谓的极权统治者永远预测不到的,也避免了革命重走多年前失败的老路。
另外,它还和列车外的冰雪世界形成鲜明对比,预示着冰雪即将被生命之火消融,人类将重回茹毛饮血的时代,利用火焰创造崭新的文明。
03、幼小的孩子,让人性回归,更是生命的希望影片中,孩子隐喻生命的希望,最重要的作用是唤醒柯蒂斯的人性,让混沌的“乌托邦”回归正常。
当柯蒂斯和南宫民秀来到列车的最后一道门时,柯蒂斯有感而发,向南宫民秀说出了自己的心结。原来,柯蒂斯也曾经是一个人性泯灭的人。由于饥饿,他曾经带领着一群人想要向幼小的婴儿下毒手。
还好,最后老人牺牲了自己,拦下了柯蒂斯。之后,柯蒂斯被老人的义举打动,心里也始终怀着对孩子和老人的愧疚。关键时刻,依旧是孩子打动了柯蒂斯。本来被威尔福德洗脑他看到了列车下的孩子,这让他想起了从前的亏欠。终于,他不再犹豫,用牺牲手臂的代价换来了孩子的重生。
做出同样举动的是南宫民秀,在爆炸来临之际,他不顾自身安危,和柯蒂斯一起紧紧抱住两个孩子。于是,大爆炸不仅毁灭了南宫民秀和男主柯蒂斯,更造成了列车的毁灭。
最终,两个孩子牵着手,走出了列车。在车外,世界依旧被冰雪覆盖,可是却已经如南宫民秀所言,已经可以供人类生存了。他们甚至还看到了洁白的北极熊,从此开启了人类新的纪元。
在我看来,孩子是让这个混沌的“乌托邦”回归到正轨的根本因素。在影片中,最底层的贫民可以挨饿,可以挨打,但是如论无何都不能没有孩子。他们知道,孩子代表希望。他们想要改变这混沌的世界,更不想让孩子重走自己的老路。
04、作为一名电影爱好者,结合以上分析《雪国列车》的角度,谈谈我对于寻找影片主题的三种办法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电影同样如此,每个人看完电影后都会有不同的体会,感受到的主题思想也不会千篇一律。
的确,当影片想要表达的东西过多时,它的主题似乎就让人捉摸不透,会让观影人被影片中其他元素所吸引,而忘记了影片以及导演本身想要表达的人性思考。所以,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才能在影片故意设置的困惑中,拨云见雾,看到影片的主题。
下面就结合我多年观影经验,结合《雪国列车》的主题,谈谈我对于寻找影片主题的三个办法:
①从导演擅长的电影技术入手,通过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意象来分析影片主题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对于电影的思考和感悟,为了表达的更加含蓄、美感,导演往往会采用各自擅长的拍摄技术来表达他们的思想。
比如,在《雪国列车》中,奉俊昊就是一位擅长利用隐喻的大师。影片里的隐喻也远远不止文中所提到的三种。通过隐喻手法,奉俊昊将缩小16倍的列车打造成一个功能完整的“乌托邦”,让拍摄显得毫不费力,提升了影片的深度。
比如,擅长利用留白与长短镜头的日本是枝裕和导演。是枝裕和常用留白和长短镜头记录人们的酸甜苦辣,给人以无限的思考,又最真实地展现了底层阶级人性善恶。
导演采用各自电影技术所表达的,即是他所认为的影片重点所在,所以才会费劲心思去打造一个个巧妙的细节和真实的画面,也形成了导演自身强烈的电影风格。
②从导演的成长、教育背景着手,导演所想要表达的主题往往与自己生活紧密相关
或许很多人会想,一部影片的主题更应该和编剧相关。可是,我不这么认为。导演的地位,应该是整部电影的灵魂所在。导演能将自己的思想渗透到剧本中,更掌控了影片所有的设计与镜头。怎么拍,拍什么,可以说,都是导演做主。
从奉俊昊身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相关证明。毕业于韩国延世大学88级社会学专业的他,更擅长和社会生活相关的故事题材电影。通过将真实的生活电影化,诠释了他对生活事件最真实的看法,能够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再来看看近来很火的《两只老虎》导演李非,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小众电影节出身的新手导演,该影片也才是他的第二部作品而已。 但是很多人却被影片中张成功带着余凯旋驱车千里,去报仇的故事所感动。
为什么是这个故事,而不是其他看起来更精彩的愿望呢?因为,张成功带着余凯旋去报仇的故事正来源于导演李非的真实生活。
李非曾对采访记者谈过对于这个故事的看法:
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就曾遭遇过类似的校园暴力,被人天天打,打了半年。因此,之后我每天都想揍那位施暴者。
从此我们就可以看出,不论是电影大师奉俊昊,还是新手导演李非,他们对于自己生活的感悟、认识会对影片产生直接的影响。他们在电影中所表达的情感,也更贴近生活,触发观众的情绪点。
③从主角的人物性格、经历、结局,多方面考虑影片主题
虽然导演是电影的灵魂人物,奠定了影片的思想所在。但是真正表达影片主题的还是得靠主角,主角不仅在银幕上出现频率最高,也是影片表达主题的对象所在。
那么,分析影片主题,我们就可以大胆抛开其他元素,从主角的人物性格、经历、结局多方面考虑。这时,就很容易发现,主角身上所表达的影片思想要强于其他元素,也就不会在看完影片后感觉迷惑。
对于《雪国列车》的主角柯蒂斯而言,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主角,也曾丧失过人性,但是这并不影响柯蒂斯成为一名英雄。
如果说,他带领底层同胞推翻上层阶级压迫只是一种正义之举的话,那么我认为,柯蒂斯最后抛弃所谓的统治地位,不惜以断臂为代价也要救下小孩,以至于最后自己都牺牲的举动则是一种英雄的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他先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然后为小孩创造了新的世界。可以说,其正面意义要大于负面。
因此,当外在干扰太多,影响我们读懂一部影片主题时。我们不妨停下思考的步伐,仅从主角入手,从他的结局中,或许我们就可以看到影片真正的意义所在。
04、结语或许是因为雪国列车毁灭后,大规模牺牲带来的绝望和寂静,很多人将《雪国列车》归为“反乌托邦”影片。然而,在了解了奉俊昊导演的隐喻技术后,我并不这样认为。
在我看来,本身影片中的“乌托邦”就是虚伪的。“反乌托邦”只是电影中的一个元素,但并不是它的主题所在。导演更想要通过隐喻等技术,来表达对真正“乌托邦”的激励。在影片结尾,两个孩子携手走入冰雪世界,同样隐喻真正的“乌托邦”需要我们自己亲手去创造。
因此,今天这篇文章介绍了我对于《雪国列车》本身故事内容以外的一些思考,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我也基于自己的观影体验,介绍了寻找影片主题的三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