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疫情管控措施的逐步放开,演出市场的快速增长,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人们的社交需求。而此次Ticketmaster与Snapchat对社交 票务模式的革新,恰恰是以社交为核心,抓住了观众们的情感联系需求。
当然,对于每天处理数十亿笔交易的Ticketmaster和日活超3亿的Snapchat而言,进行这种尝试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在国内,这种社交 票务的创新模式或许仍显超前。2013年上线的Pogo看演出是国内最早同时关注于用户与演出、用户与用户两个层面间关系的票务平台,试图打造围绕摇滚乐迷的“豆瓣”与“陌陌”,但诸多“小众”因素傍身,Pogo看演出还是没能通过社交实现突围。
可见,对于那些尚未形成规模、主打小众演出的不少票务社交平台而言,首先需要通过与社交平台、音乐流媒体的合作来实现观演人群的“原始积累”,并在服务设施的完善与社交体验的优化中提高用户的留存率。
当然,票务平台与流媒体平台的联动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在Ticketmaster的早期合作中,不乏Spotify、Apple Music这样的音乐流媒体平台——通过平台上的用户画像,票务平台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销售策略。特别是在目前不少流媒体平台纷纷发力音乐社区的背景下,对于票务市场来说也是利好。
可以预见,在以“体验经济”为主流的文娱时代,将社交和票务充分结合起来的消费形式仍然有更多尚未挖掘的潜力,带动现场演出再上一台阶。
本文由 @音乐先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