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二:关心孩子的学习
进入一年级后,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要格外关注。我有个闺蜜,经常跟我聊,孩子的学习情况,我都没她知道得清楚。
孩子今天学到第几页了?认识了几个生字?数学学到哪一课了?这些她都了如指掌。晚上孩子放学写作业,她就在一旁看书。
孩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不懂题意的,就会问她。只要孩子不开口说话,她就不打扰,安静地看书。
她家孩子没上过幼小衔接,但进入一年级后,几乎每次都能拿到第一名,也经常被老师表扬,大大小小的奖状,拿了十几个。
闺蜜说,上小学孩子识字能力有限,你关心他的学习情况,就等于跟他并肩作战,这点就是她在《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上看到的。但不建议把自己臆想成老师,总是批评孩子,这里不对,那里不行。要跟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不会规划时间,不会做题,可以给建议,不要太严厉。当孩子做对了一道题,也要及时鼓励,夸赞孩子。
潜规则三:注重跟老师的沟通
一年级的孩子,很多事情上,还需要老师特别照顾。比如忘了带水杯了、忘了带文具等。这些当然也要跟老师沟通,但不建议群里直接喊,可以私信给老师,方便针对性处理。
但更重要的,是跟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比如放学接孩子的时候,简短问几句,孩子一天的学习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家长重视的?不建议问太多,接送孩子的人多,都来问老师,会让整个队伍很拥挤,给老师添麻烦。
还有就是,家长会之后,可以跟老师聊聊,或者是打电话,或者是当面沟通。这样,深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知道回家后,如何跟孩子沟通和调整。
这点上,老师和家长能达成一致,对孩子的成长,自然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前提是,家长知道孩子自身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优缺点,才好跟老师说。也就是,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与老师建立连接。
结语:
上一年级是新的开始,小学阶段也是打基础的关键期。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还有平时的心理变化。小学打好基础,以后会越走越稳。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