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巨婴国》一书中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还停留在口欲期。”
是的,他们虽然看上去已经成人,已经成为了爸爸妈妈,但是在心理上呢,和一个孩子没什么两样。他们还是会把索取讨要认为是天经地义,把自己的需求放在首位,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而当他们的需求一旦得不到满足,马上就象个熊孩子一样,开始了他们的撒泼、哭闹。
巨婴是如何养成的其实我们都知道巨婴不好,不仅对自己不好,对社会来说也有着不小的影响。那么,所谓的巨婴,都是被怎么教育出来的呢?
每一个中国式巨婴的背后,都站着一对过度溺爱的爸爸妈妈。
溺爱是巨婴形成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每个爸爸妈妈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真正的爱,是给予他们分离的勇气,以及独立面对世界的能力,而不是所谓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溺爱。

古今中外很多故事,都告诉我们,爸爸妈妈无条件的溺爱孩子,只能是让孩子变得蛮横无理,变得无法无天,变得冷血不懂感恩,变得只会索取......
更加可怕的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们的要求爸爸妈妈往往能够做到,能够帮助孩子完美的实现。比如孩子要某个玩具,溺爱的爸爸妈妈选择了购买,孩子要吃什么东西,溺爱的爸爸妈妈也给孩子买了回来;但是对于一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呢,他们的要求溺爱的爸爸妈妈还能做到吗?孩子想要一套房子,爸爸妈妈还能轻松的做到吗?孩子想要一个女朋友,爸爸妈妈还能帮助孩子实现吗?
那些从小到大一直被娇惯着长大的孩子,一旦自己的愿望没能得到满足,就会大发雷霆,甚至做出一些“白眼狼”的行为。
实际上,孩子的这些行为究其原因,都是爸爸妈妈当初的溺爱,种下的因。
想让孩子变成巨婴?那就帮他包办一切吧!
当然,让孩子变成巨婴的原因,还有爸爸妈妈的包办一切。

比如在生活中,很多爸爸妈妈对孩子是万分呵护,什么事情都不舍得让孩子做。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新闻报道上说,三十多岁的人连袜子都还需要爸爸妈妈帮他们洗,上了大学的孩子还需要妈妈跟着照顾生活起居......这种生活上的包办,只能是让孩子缺乏必要的自理能力,在社会上步步维艰。
比如在心理上,很多爸爸妈妈觉得孩子永远都是那个温室里的花朵,娇嫩而且经不起风吹雨打,为了保护这株小花朵他们简直就是“煞费苦心”,怕孩子走歪路,一点私人空间都不给孩子留;怕孩子遇到挫折,教会孩子逃避或者直接交给爸爸妈妈来解决......这种心理上的包办,只能是让孩子在情感上过于依赖爸爸妈妈,无法正确面对人生中的坎坷与挫折。
你以为的称赞,都变成了巨婴成长的养分!
导致孩子变成巨婴的,还有爸爸妈妈错误的称赞。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爸爸妈妈为了鼓励孩子,为了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在孩子只是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只是有了一点点成绩的时候,就对他们大加称赞,什么“你简直就是个天才”“我们的宝贝是最棒的”之类的话。

实际上,这种不合实际的,只看表现不看过程的称赞,只能是让孩子产生出一种,自己很优秀的错觉。甚至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根本不用努力,很多事情只要随便做做,就能够轻轻松松成功。而有这种想法的孩子,在遇到真正困难的时候,有极大的概率是会失败的,这种从天上掉到地下的挫败感,会深深的打击孩子,会让他们变得消沉,变得逃避,变得不想去面对一切。
而这,正是成为巨婴的前奏。
事实上,每个变成巨婴的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巨婴式的爸爸妈妈,很多时候正是爸爸妈妈自以为是的爱,却一步步把孩子推向巨婴的深渊。
巨婴们的畸形心理共生心理
心理学上,把0-1岁称作是孩子与妈妈的共生阶段。
所谓的共生,其实是因为孩子这时候不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无论是生活还是生存,都需要依靠妈妈才能间接的实现。所以他们在心理上会认为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这时候的妈妈是孩子心情的晴雨表,孩子可以从妈妈的脸上看到自己。这个阶段也称之为共生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