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小麦底肥施用或者说小麦施肥管理中,也常常存在不少误区,以下是新农鸣根据田间指导常碰到的误区,和农民朋友共勉。
误区一:一炮轰,不追肥
随着种植大户的增多,追肥人工成本太贵,为了省事等等,施肥都是在小麦播种的时候一次性施肥,我们叫一炮轰,不追肥。小麦的养分吸收主要在春季以后,量是迅速增加的,而且不同管理水平的养分吸收以及干物质累积,在春季之前差别并不大,而差别大的主要是在拔节、开花、孕穗灌浆的中后期,所以中后期的营养供应是非常关键的。
一炮轰施肥前期把肥料施入,前期施肥太多,并不利于小麦苗期的生长,而到了中后期,受灌溉和其它农事操作或自然现象会造成养分的损失,尤其是氮,由于移动性较好,会随着灌水和降雨流到深层土壤里面,小麦的根系够不着,到了后期就可能造成脱肥,产量上不去。一次性施肥就和人一样,一日三餐,我们为了省事,一天只吃一顿饭,肯定很多人都受不了。
缓控释肥确实可以控制氮磷的养分释放,理想的释放时间是和小麦需求同步,技术也希望做到,但是从种种原因来看,缓控释肥从技术上来说,肯定是要增加成本,农民对成本比较在意。另外气候是多变的,缓控释肥释放与土壤的温度、水分、气温等因素在里面,但没有千篇一律的土壤环境。从实际田间试验情况来看,在同等条件下,单质施肥或单质 复合肥分期施肥的产量都要比一炮轰的施肥方式产量高。
误区二:重视氮肥忽视磷、钾肥
我们很多时候都很重视氮肥的施入,而忽视了磷钾肥的施用。农民朋友看到苗黄、长得不好,都会撒点氮肥,在判断肥料好不好,很多农民朋友也都是将肥料施入后,看很快能不能看到效果,只要是叶片变绿了,苗子蹭蹭长,就觉得是好肥料,其实这都是氮肥的效果,很多厂家也是为了满足农民的这种心理,不管什么肥料,氮的含量都特别高,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不能只重视氮肥,而忽视磷、钾肥,尽管氮肥对小麦增产效果要比磷钾肥要好,但是氮肥单独使用增产效果再好,也比不上氮磷钾配合使用,所以,生产中既要重视氮肥,也要重视磷钾肥。
误区三:肥料用量越多越好,尤其是氮肥
人们总是担心用肥太少,增产田少,所以用量越多越好,这不仅仅体现在小麦上,在经济作物上更是这样。但是作物需要这么多吗?根本不需要,就和人一样,每天吃一个馒头能吃饱,非要给三个,那肯定就是撑着了。
不管哪一种肥料,对作物来说都有一个适宜的用量,就和人一样,每天吃多少量都是一定的。所以,肥料用量并不是越多越好。
而且在田间多次发现,生产中氮肥施用过多,氮肥用量和小麦倒伏关系非常密切,氮肥用量越多,倒伏发生的几率和氮肥的用量是成正比的。也就是氮肥用得越多,小麦的倒伏是增加的。也就是过多的氮肥施用反而有可能增加小麦倒伏的风险。
同样,在小麦上容易发生的赤霉病,也是和氮肥用量成正比 ,在连续几年的不同氮肥用量的梯度实验,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也在增加。所以,合理用氮肥对减少倒伏和病害的发生意义重大。所以要科学合理施肥。
误区四:忽视中微量元素的补充
作物除了对氮、磷、钾需要之外,还有其它元素,虽然用得少,但是都是作物必不可少的,只补充氮磷钾而不考虑中微量元素,对小麦的产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误区五:小麦苗发黄就是肥料不好
我们经常认为如果小麦苗发黄就是肥料不好。小麦苗发黄有很多原因,可能是缺肥,比如缺氮,缺钾、缺锌都可能发黄;第二在气候干旱情况下,小麦也会发黄;第三个在遭遇冻害情况下,苗也会发黄;第四个小麦病害比如小麦花叶病毒病也可能导致苗发黄;第五个土壤问题,如酸化等;第六小麦虫害,根被吃掉了,或者线虫什么的也可能导致苗发黄;第七打药药害也出现苗发黄;第八个可能耕作整地,地没整好,根没扎下去,苗长不好也发黄;第九秸秆还田,导致小麦根悬浮没法扎到土壤中,没法获得养分和水分;第十播种太深等也都有可能导致苗发黄,所以我们要区别对待,真正找到发黄的原因,而不是一发黄就认为是肥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