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GAY都与众不同,但是他们的人生轨迹却有着相同之处。
GAY的一生就像一辆「公交车」,一路上经历无数个大站小站,不一定站站都有人上,但是总有那么几站让你非停不可。每一次的停靠,看似是你自己的选择,其实,却和这个不断发展的时代息息相关。
那么,你的GAY生走到现在,已经停靠了几站呢?
第一大站:情不自禁跳皮筋不知道是枪不好玩,还是沙包打不到人。GAY的小时候总是对男生的「力量游戏」敬而远之,却被技巧性的游戏深深吸引:跳皮筋、翻花绳、编手链……
课间十分钟,就是自己与皮筋恋爱的十分钟,哪怕课间都在撑皮筋,也觉得今天如沐春风。
而对于翻花绳的喜爱,说不清也道不明,每每在手中造出「降落伞」或是「大碗」等艺术作品时,总能陷入自我陶醉。
「把大世界装进手中的小世界」,就是GAY精致人生的缩影。
大部分的GAY都会在这一站停靠。不自觉地喜欢和女生玩,在面对男生们「像个女生」或是「又跟女孩子玩」的质疑时,又陷入自我否定,觉得自己做的不对。
但是,当自己拿着沙包和男生混在一起的时候,心里翻着白眼想「我不是不会玩沙包,只是这样太粗鲁了好吧。」
小站:安能辨我是雌雄
「文静」是一个障眼法,让很多粗心的叔叔阿姨眼睛蒙上了一层「少女滤镜」,他们总是带着一副姨母笑容,看着GAY然后展露对晚辈的喜爱,「你看这大姑娘真文静,安安静静的多招人喜欢呀。」
被误认为是女生,是很多GAY年幼时期的痛。
小站:男生像一块磁铁
虽然和女生有聊不完的话题,但是,却发现自己莫名的想和男生,或是某一个男生待在一起,目光也不自觉地停留在对方身上。
可以因为他喜欢打篮球而学习打篮球,也可以因为他发奋学习,而再摒弃篮球。
女生就像娘家,「哥们」就像小家,只有在小家受了气才愿意回娘家。这个时期的GAY常把喜欢当成友情。
第二大站:自我觉醒人生有三个觉醒:生命觉醒、自我觉醒和灵魂觉醒。认识到自己喜欢男生就是GAY的「自我觉醒」。
觉醒的方式五花八门,但大部分的人都是跟着互联网的崛起而觉醒的。没有性教育的GAY,向没有性教育的直人们学习,和男生们共享同一部电影,以为了解了相同的「人生奥秘」,却在交流时露怯,发现其他男生根本不看「男主角」。
察觉自己与众不同的GAY开启「特务J」的一面,在博客、论坛、贴吧、QQ空间、同志网站上拼命搜索「学习素材」,很多人连「GAY」「同志」,甚至是「同性恋」这个词都不曾听过,只懂得在搜索栏里用「男」字造句:男男、男性写真、男亲男,以为这就是GAY全部的世界。
每一个GAY都会发现自己的「同志世界」,并对其加以探索,只不过大家有早有晚。有的人在网上搜索,有的人在书中探秘。
小站:直男站
直女是拉拉的「痛苦源泉」,直男是GAY的「爱情灾难」。也「怪」这个年代太多元,想征服全世界的直男在面对GAY时,不仅暧昧得像个GAY,甚至还会主动出击,是很多GAY这一生注定要经历的「劫难」。
经历过没有可能的爱情后,有的GAY认清直男有毒,有的GAY则是越挫越勇。
第三大站:网络寻亲「网络寻亲」是自我觉醒之后,最重要的一站。最开始,通过搜索「同志内容」来了解自己,现在通过寻找「其他同志」来了解这个群体,开始熟练地注册各大聊天室、BF99、贴吧账号,完成了一个从「游客」到「内容生产者」的华丽转身。
「来者皆是客」是那个时代赐予GAY的恋爱态度。同处在「同志知识启智」的互联网初期时代,大家都没有见过同志,没办法货比三家,哪怕遇见一个「无脸GAY」,在对方说了几句暖心话后,也能迸发出长相厮守的爱情勇气。
初尝爱情的GAY,根本不晓得近100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有多大,北边的黑龙江GAY,能和南边的海南GAY在网络上爱得死去活来,甚至一起勾勒美好蓝图。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爱情没盼来结果,海南省和东三省却在一起了。
第一次听到男生的情话、第一次疯狂的想念、第一次对未来的渴望,都在这个时期燃起,又在这里落寞。
第四大站:现实碰一碰随着对圈子的深入,GAY友数量呈指数性增长。从前「见一个人就是一生」,现在开始计较起「胖瘦肌肉」,不是心仪的类型,只能抱歉说声对不起。
大家开始尝试线下的爱情滋味。但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小公主,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结果在现实碰一碰被扎后,开始领悟爱情「包容」的真谛。
学会了包容,又碰到了一帮30岁的GAY,他们浓眉小眼寸头,穿衣得体,出入体面,优秀的像是GAY圈标杆,但他们却佛系交友、恋爱,对人爱搭不理,像一面没有感情的南墙。
所以,现实碰一碰再次被扎之后,便开始模仿他们的穿衣作风,努力变成和喜欢的人一样。从吃麦当劳拍发微博,到喝星巴克发微博,再到曼谷旅行发微博都一样不落。
衣服、头发、胡子、说话方式也要面面俱到,努力变成「大家来找茬」般的相似。
这个时期,复制粘贴般的模仿就是最快获得同志喜爱的方式。
第五大站:恋爱佛系三十岁的GAY为主。这个时期的GAY最虚伪,嘴上说着「来者皆是客」,其实,在计较时间成本、金钱成本、感情成本之后,多半「已读不回」。
谈过几次恋爱,心里有条明确的择偶标准线,高度能飞越臭氧层。不错的经济基础,更是让他们活成了一个不待客的网红餐厅,门口队伍都排到别人家了,也不叫号。
他们的生活也发生变化,开始从大世界去到小世界。社交场所从SOCIAL的酒吧去到清吧,再到家庭聚会。小圈子是最省心的社交,人员稳定,彼此了解,他们一面渴望着新人加入,一面又把标准抬到臭氧层。
在风雨里走过来的GAY,知道什么最珍贵。
第六大站:半隐半退四五十岁的GAY居多,一部分离开大城市回到家乡,隐藏了用户头像,活成了GAY圈的深柜;
一部分为葆青春努力健身,在软件上的年龄永远35岁;
另一部分则勇敢做自己,却用年龄的厚重感拼命说教。不管是男友、朋友还是不小心点进他们主页的路人,他们都言传身教,活成了年轻GAY的再生父母。
他们开始变得特立独行,是因为同志世界似乎开始褪色。他们选择精简仅同志可见的朋友圈内容,或者干脆直接关闭。走入滑雪、攀登、高尔夫球的直人社交圈是他们的方向。
这个岁数有男友的也像没男友,他们的男友只被熟人知晓,在网络世界里他们永远都是单身的模样。而没有男友的,多半是被伤过,他们摆出一副不再需要爱情的样子。
其实他们的真实内心,也没人知道。
第七大站:推倒重来不管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然后逐渐上了年纪的GAY,还是那些在纸媒时代就已经变老的GAY,「情感」永远都在被需要,但是不知不觉中,他们的「爱」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扰」。
「你也不会年轻太久」,似乎是他们唯一被记住的声音。
不管是否曾经深处GAY圈中心,不管是否功成名就,当「慈祥」的气场盖过「男友力MAXXX」的时候,GAY会重新给自己确定一个更加合理的「估值」,以更加从容的姿态面对未知的考验。
最后回看我们走过的路,每个人的经历都似曾相识。只不过,有的人在互联网的催化下变化得很快,而有的人则用时间慢慢积累领会。
每个时代走出来的GAY都是不同的,因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味道;
每个时代走出来的GAY又是相同的,因为他们都在等待自己完全的盛开。
文|三宝
编|黑色洋葱
封面|Unsplash
本文为淡蓝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