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哪首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2 02:26:07

正是因为有了皇帝的提倡,所以,金人的文学队伍也不断壮大,女真贵族官员也以会作汉诗为荣。至元好问时,达到了金朝文学的一个高峰。元好问,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字裕之,号遗山,所以世称遗山先生。认真说来,元好问是北魏皇室后裔,“系出柘拔(拓跋)魏(《遗山先生墓铭》)”,身上流淌着鲜卑血液,并非纯正汉人。

北魏时期,元好问的先祖相继迁居洛阳、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等地。元好问的曾祖父元春又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史称,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但是,科举之路却不平坦,直到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年32岁的元好问才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最终官至知制诰。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

元好问的 《摸鱼儿·雁丘词》

千古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哪首诗(5)

除了诗歌创作外,元好问的词作,亦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上文提到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就出自他早期创作的《摸鱼儿·雁丘词》:

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词前有序,其序曰:“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

乙丑岁为金章宗泰和五年乙丑(1205年),时元好问16岁。赴试及赶考,前往应试。并州即今太原。序中说的是,泰和五年,16岁的元好问到太原参加考试,路上碰到一个捕雁的人,他说:“今天早上捕到一只雁,我就把它*掉了。另一只漏网的雁苦苦地叫个不停,不肯离开,最终碰死在地上。”元好问于是从捕雁的人手中将雁买下,把这对死雁葬在汾河岸边,堆些石块作为标记,叫作“雁丘”。当时同行的人多为此赋诗,他也写下了这首《雁丘辞》。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千古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哪首诗(6)

从序文中可知,元好问写这首词时,年仅16岁,可谓是少年才高。由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识免乡试”,所以16岁的元好问才有机会直接到并州参加府试,但是,这次赴试却落得个榜上无名的惨局,更为以后的应试开了个屡试不中的坏头。

虽然初试不中,旅途中的一次意外事件,却成就了这首多情之作。元好问的这首《摸鱼儿·雁丘词》,名为咏物,实在抒情;看似写雁,实是写人。全词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以健笔写柔情,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烘托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爱情悲歌。

元好问是个性情中人,这首词《摸鱼儿·雁丘词》紧紧围绕一个“情”字,婉约凄恻,表达了他对殉情者的哀思,对至情至爱的讴歌。尤其是其开篇“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之句,经改造后,常常被人引用。如今,“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已成为相爱不得相守的痴男怨女们的催泪剂,唱一次,哭一回。

“一代文宗”魂归故里

千古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哪首诗(7)

《摸鱼儿·雁丘词》只是元好问年轻时的牛刀小试,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以诗歌创作最为突出,并以“丧乱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尤其是他的《论诗绝句(30首)》,因落脚点重在评品作家,更是开创了后来论诗的一个重要派别。元好问以其独有的文学实践,最终成为金朝文学集大成者。

金朝灭亡后,元好问随金朝大批官员被俘,先是押往山东聊城看管两年,后居住冠氏县。正是被囚期间,他痛心金国的沦亡,并为了以诗存史,勤奋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元好问的《中州集》是以诗存史,他把各地区、各族的诗人均视为中州人物,这正是金朝统治者“中华一统”理念的具体反映。当然,以“中州”名集,也寓有缅怀故国和以金为正统的深意。

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秋,因其诗文名气颇大,耶律楚材倾心接纳元好问,可元好问已无意出仕为官,选择了重回家乡隐居,并交友游历,潜心编纂著述。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在获鹿寓舍逝世,享年68岁。

结语

元好问是700多年前我国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一代文宗,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曾有人赞叹说:唐有李杜,宋有三苏,而金元,只有元好问一人,这是对他的最高评价。所以,一首小词,并不足以展示元好问的文学成就。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