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日漠河烟”留言,说:小韩老师,有时间能不能讲讲济南的这些大学的历史,你讲的楞而立,济南主播就愿听你和金山……
额……我和金山老师没法比,他……我……,我们不在一个维度里。但是,这个留言已经一个多月了。我是不是又一个月没更新?今天就再来一期。说说济南的这些大学。
说大学,就不能再用原来那种粗俗的风格了。得改,起码得文雅一点。我整一个文言文版的吧。我先写一篇文言文,然后逐句去解释,咱就像是剖析古代典籍一样,去了解济南的大学。
我这篇文章叫做《齐州学府要略》。咔咔,这一亮标题,高雅的气质就上来了。齐州学府要略。齐州,就是济南。学府,代表大学。要略,意思就是概要。齐州学府要略,意思就是:简单拉一拉,济南的大学。
“齐州者,今称济南。洪武九年,改山东行省为布政司,驻地设之。”
齐州啊,现在叫济南了。在1376年,也就是朱元璋当皇帝的第九年,明朝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把元朝的行省制度废弃了。区域差不多还是原来那些个区域,但是管理方式变了。把原来省长的权利一分为三。设指挥使司,管军队。设布政使司,管民政,也就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设按察使司,管司法,诉讼,包括官员的监督,都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司衙门。这三个部门职责不同,平级,都听皇上的。
其中,山东省管行政的布政使司,它的衙门,办公地址,就设在了济南。从那时起,济南就成为了“省会”。
那位问了,你说大学就说大学,说这些有什么用啊?
别着急,济南成了省会,后面事情就来了,就比如说科举。科举考试,去京城赶考前,得先从省里考过,省里去哪儿考,山东那就是来济南。所以,这就促成了济南的教育很繁荣。
“文曰:科举者,凡历童、院、乡、会、殿,乃成状元。”
意思是说啊,以前的科举考试,和现在小学、初中类似,也是分阶段的。明清时期,是这样。先在县里考童试,考过了叫童生,表示成为了初级知识分子。有些人一辈子也考不过童试,所以就有头发花白的童生,称为一介童生。现在没有了啊,现在你要在幼儿园看见白头发的,那是保安。
童试过了,就去市里考,叫院试。过了院试的,叫秀才。秀才就很厉害了,可以见知县不跪,可以免除徭役,徭役就是老百姓给朝廷白干活,比如修长城就是。院试过了,下面就是来省里,叫乡试。乡,是乡村的乡。省里考试怎么叫乡试呢,在古代,乡很大。《周礼》记载: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这个乡就是5家乘5比乘4闾乘5族乘5党乘5州,是一万二千五百个家庭,这么大,是家乡的意思。我们常说,你是哪里人,我山东的。山东是老家,是家乡。所以,省里考试叫乡试。
省里考完了,再去京城叫会试,去皇宫见皇上叫殿试,最后才能有我们电视上看到的状元。
“乡试者,非官学不得入,成则举人,一省择优数十。”
乡试啊,必须是公立学校的学生才能考。就诸葛亮那样的,自学成才的,不好意思,你不是按照朝廷思路培养的人才,才学先放一边,我不知道你是敌是友啊,你是啥觉悟,所以你不能参加乡试。如果地方上真的有人才,也不是不能要,要送到京城国子监去,那里有专人负责培养。来济南乡试,考过了,就是举人了,就具备做官的资格了,每一次考试一个省只录取几十人。
因此,能进公立学校很重要,能进省城的公立学校,会有更多的优势,基本上相当于对口了。为什么省会的大学多,因为它是省会,这不是答案。有人问你,你就像我这么回答。有突破的城市,像上海,通过突破促进了高校的繁荣。没有突破但是也没有落后的省会城市,依然通过科举考试的历史原因,续写着一个省的教育文化中心。
那济南有哪些大学呢?
“济之学府五十余,老校多居市区,余乃密布三城,曰:长清、章丘、彩石。其山大乃龙头魁首也。”
济南有将近50所高校。除了市区的几个老校外,主要密集地分布在3处:有长清大学城,山师、山艺、中医药在那里。有章丘大学城,还有彩石大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