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12/111次列车领厨杨光飞:他做菜比较细致,比如刀功,他(做)的菊花鱼,打的十字花刀非常到位,一般的厨师比较马虎,有时候下刀不会下到皮上,他能正好下在皮上。
每值乘一趟车,汪师傅和厨师们要负责一车乘客起码三顿、一顿几百个盒饭的餐食,还要负责几十个列车员的餐食。跟车做菜37年,岁月给汪长林印下无数的“印迹”。
K112/111次列车领厨汪长林:年轻的时候经常一只手抬起锅来炒,就把手这个地方(伤了),提不起(锅)了现在。我遭过一回,手抬锅的时候,一锅菜全部倒在地上。这个手指头也伸不直了,切菜就是用这两个手指头扣住菜,以前我们用的是煤火,内台钢板都是红的,烟熏火燎,我的(左眼)0.05的视力。
下午4点半,是上一班列车员轮岗吃饭的时间。这趟车发车当天正好是大年十五,车上还有很多第一次上车的铁路见习员工,汪师傅特意露一手,给大家加几个拿手好菜!由于临近面向旅客的开餐时间,厨房里就跟打仗一样,大家忙得脚不点地。
K112/111次列车领厨汪长林:我现在腾地方,让他们把向外面旅客供应的盒饭抓紧时间送出去。
虽然因为疫情大家不能堂食,只能打包回岗位吃,但汪师傅做的饭菜除了自带香味儿,还总散发出浓浓的人情味儿。
列车员 黄春海:我还记得生病的时候,当时(汪师傅)给我熬的稀饭给我吃,特别关心我,就感觉到虽然没有在家,但是在这里也是一个家。
用心更用情 美食可口更暖心
记者说,在餐车厨房看汪长林做菜,其实并没有多么出神入化的厨艺。他除了基本功扎实、手上活儿细以外,更多的是,心细。
细心的汪师傅总能通过侧面了解别人的口味,有针对性地调整菜的味道。而很多人吃过他做的菜,因为这份好滋味儿和人情味儿,和他成了朋友。
在上车见习的员工里,有个小伙子正好过生日。他偷偷给小伙子单独煮了一碗长寿面送过去。
春运支援列车员胡竣杰:要是有手机,好想拍照留念一下。真的,我都舍不得弄坏这几个字,没想到有这么一碗面,出乎我意料,对我来说意义特别重大。
“粗菜细作、细菜精做”,是餐车厨房一直延续的准则。而汪长林还有一个准则,就是一视同仁。无论是列车员的伙食,还是乘客的盒饭、单点的炒菜,都要一个标准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