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大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于大理市人民政府网站正式公布。纲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
“一心、两环、五区、多廊”的生态保护格局——
一心:洱海生态保护核心。
两环:构建环湖滨生态缓冲带和环山麓生态隔离带。
五区:苍山生态 保护区、洱海南部山地生态保护区、洱海东部山体生态修复区、 东北片金沙江流域生态保护区、西南片澜沧江流域生态保护区。
多廊:城镇外的自然山水通廊、城镇组团之间形成约 束作用的结构性生态廊道,主要承担生态隔离和联通生态系统内 核心板块的重要功能。
“双核驱动、一轴传动、多点支撑”的城镇发展布局——
双核驱动:提升做精下关-太和核心区、优化做强满江-凤核心区。依托南部主城区区位条件和发展基础,以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为目标,优化资源整合共享,加强城市更新,提 升城市品质,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下关-太和与满江-凤仪双核驱动发展的局面,分别打造文旅康养中心、教育医疗中心、金融商贸中心、数字创新中心,全面夯实区域中心城市的公共服务功能。
一轴传动:培育壮大洱海西岸发展轴。以大凤路为轴线,依托苍山洱海自然风光、古城古镇古村古驿道历史文化、民族民俗 文化以及田园风光等世界级旅游资源,突出保护性开发,建设打造生态廊道、茶马古道、苍山世界级国家步道三大旅游文化路线,形成以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民俗体验、田园风光等为特色,以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民俗体验、生态农业、文创、会展、演艺、节庆、体育赛事、康体、农耕体验等旅游产品为支撑的洱海西岸发展轴,传动促进大理镇、银桥镇、湾桥镇和喜洲镇一体化融合发展,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核心区。
多点支撑:夯实上关镇、双廊镇、挖色镇、海东镇、上和片区及太邑乡发展基础。上关镇、双廊镇、挖色镇、海东镇、上和片区及太邑乡,以生态廊道为纽带,以生态农业、特色加工、乡 村旅游、文化创意、康养休闲等产业为支撑,不断夯实大理城乡一体发展的基础。
重点推进5个主导产业,加快发展4个重点产业——
5-1文化旅游业: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目标,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为发展方向,立足大理市区位、生态和历史文化优势,凸显观光休闲度假特色,擦亮“风花雪月”名片,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加快推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重构旅游新生态,全产业链重塑旅游新优势,不断提高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品质,全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到 2025 年,旅游总收入达 680 亿元。
5-2绿色制造业:加快经开区优化升级,积极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绿色制造业总产值突破 320 亿元。
5-3健康服务业: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特色产业和 康养产业融合互动局面,促进多元化、多层次、全链条的康养产业发展。谋划养生度假、康复疗养基地、温泉小镇、生态文化小镇等康养项目,加快推进大理慢谷世界健康小镇建设,全力打造国际一流健康创新产业基地和康养度假小镇,力促国际康养(医养)发展高峰论坛落地大理。
5-4数字经济产业:面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产业布局优化需求,深入推进数字大理建设,力争到2025 年,数字经济产业产值达到110亿元。
5-5商贸物流业:加快推进大理滇西物流商贸城、上和物流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把大理市建成滇西连接成渝辐射全国、内地入滇连接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商贸物流集散基地。
4-1金融服务业:加强财政金融协同,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增强金融普惠性。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业体系,优化金融机构布局,积极引入优质外部资源,促进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 各类金融服务机构落户大理。
4-2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先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到2025年,农业总产值达50亿元。
4-3环保产业:加快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壮大。
4-4房地产业:抓住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机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科学制定房地产发展规划,完善住房供给体系,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强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实现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结构合理、价格稳定。有序引导康养地产、旅游地产发展,重点发展文旅地产、度假地产、商业综合体等高品质地产项目,强化房地产产业服务管理,积极延伸拓展居住服务业,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到 2025 年,房地产业增加值达 60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