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工学院在当地的知名度高吗,淮阴工学院是淮阴最好的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2 10:50:17

江苏四成本科层次高校在南京

江苏省教育厅官网信息显示,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68所,其中本科层次高校有78所。在这78所本科层次高校中,南京拥有34所占比超过四成;苏州拥有7所本土院校和2所中外合作办学院校(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处于第二梯队;无锡、南通、常州则各有 3 所——不到南京的十分之一。

上面是苏南的情况,总体而言南京一极独大,苏锡常通高校资源与经济体量不甚匹配。苏北的高校情况更为“凄凉”。苏北五市总共有13所本科层次高校,其中徐州有6所,连云港、淮安、盐城各两所2所,宿迁1所。这13所高校名字里有“大学”的共4所,其中3所在徐州,只有1所在连云港,即江苏海洋大学。

高校数量分布不均衡,重点产业学院分布也不均衡。目前,江苏省有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30个,涉及举办高校25所。从建设点区域分布来看,南京14个、常州5个、苏州2个、南通2个、连云港1个、淮阴1个、盐城2个、扬州1个、镇江2个,位于南京的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占比近半,徐州、无锡、泰州、宿迁4个地级市没有入选的省级重点产业学院。

江苏重点产业学院总体上具有明确的产业服务对象,与地方主导产业结合紧密。比如,分布于南京的产业学院主要服务电子、电气与自动、智慧康养等,分布于扬州的学院主要服务数控装备制造,分布于镇江的学院主要服务高端装备。

例外的是苏州,分布于苏州的产业学院主要服务光伏、医药生物,这些与苏州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冶金、纺织、化工和轻工业等主导产业匹配度不够。一方面是苏州工业太强,产业学院跟不上也属正常,另一方面苏州靠近上海,产业技术支撑也可以适用“拿来主义”。想一想改开初期苏州腾飞前的“星期天工程师”现象就可以理解了。

上面的数据显示出苏北省级重点产业学院较少,而且苏北地区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也存在“错置”或者“重置”。部分院校未考虑人才就业滞后性,专业设置趋同、部分热门专业一哄而上。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在徐州工程学院、江苏海洋大学、淮阴工学院、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及宿迁学院均有开设,专业人数占比较高,相关行业产值占地区 GDP 总值比例却不足0.5%。

淮阴工学院在当地的知名度高吗,淮阴工学院是淮阴最好的吗(5)

淮阴工学院在当地的知名度高吗,淮阴工学院是淮阴最好的吗(6)

苏南引进大学苏北升级学院

这种不均衡要如何破解?其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高校“拿来主义”大行其道。比如,引入外省市高校资源,或者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等地。不过这种情况被逐步叫停,政策窗口期已慢慢关闭——教育部先后两次发文明确“严格控制异地办学”。

省外的高校很难引进了,那引进省内高校的竞争就更加激烈了。以苏州为例,苏州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建设, 加快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发展,支持市属本科高校建设。目前,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启动首批招生——南京在高等教育上对苏州进行扶贫。此外,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正在推进中。

无锡此前整体引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并转设为无锡学院。去年年底,无锡宣布筹建扬州大学无锡校区,并与东南大学加快无锡国际校区建设,申报独立校区。同时无锡还与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 11 家未来技术学院签订共建协议。无锡十四五规划建设“无锡太湖大学”和“无锡苏格兰大学”,并支持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和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建设发展。

常州十四五提出加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和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建设,去年开始规划建设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主体结构去年年底即已完工,启用指日可待。南通积极推进上海交通大学南通基地建设。泰州提出“支持泰州学院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设立硕士学位点,加快泰州大学筹建”,加快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校区建设。

苏南引进省内高校如火如荼,苏北相对比较“安静”,这跟当地经济地理、人才吸引力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十四五规划中,只有盐城提出加强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建成盐城医学本科高校。在苏北,升级学院为大学,这种自力更生的方式更为“流行”。

目前,江苏有5所以“城市 大学”命名的大学,分别是南京、苏州、常州、南通和扬州大学,苏北还是空白。不过盐城、徐州、淮安都有计划建设“城市 大学”。盐城十四五规划提出“提升盐城师范学院、盐城工学院办学水平,积极组建盐城综合性大学”。淮阴工学院官网信息显示,该校已通过了《高水平淮安大学创建方案》。

按照徐州工学院2018年的“两步走”计划,学校最迟2026年升格,但目前其硕士授予权资格尚未落定,计划如期实现较难。徐州官方则是持续鼓劲,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徐州工程学院创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创建徐州大学。”

对于省内高校分布不均衡的现状,江苏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提出,科学调整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资源配置优先向苏中、苏北倾斜。虽说有政策支撑,但是高校、人才的聚集不是行政手段可以解决的,它与产业经济息息相关。因而,在引进高校合作、本地学院升级的同时,江苏高教洼地可从“聚集创新资源”的层面来推进——这是更高层面的城市竞争。

淮阴工学院在当地的知名度高吗,淮阴工学院是淮阴最好的吗(7)

淮阴工学院在当地的知名度高吗,淮阴工学院是淮阴最好的吗(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