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工学院在当地的知名度高吗,淮阴工学院是淮阴最好的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2 10:50:17

江苏高等教育“高不成低不就”

“学院”更名“大学”有诸多“硬杠杠”条件,它意味着学校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建设取得突破,也意味着高校核心竞争力、办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学科研水平的直观体现。与此同时,更名“大学”对于提升知名度、引进师资、获取生源、争取更多政策资金支持都有帮助。

学院升级“内卷”,不止在江苏。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至少30所高校在更名“大学”进展上有新动态,江浙沪皖鄂闽等省份都有案例。高校资源争夺赛,是对创新资源的渴求,也是对城市能级提升的迫切希望。跟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高教强省相比,江苏整体实力不算差——尤其是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成绩突出,但是“苏大强”也并非没有短板。

教育部数据显示,江苏是拥有普通高等学校最多的省份。从2020年的数据来看,江苏本科招生规模、本科在校生规模仅次于广东、山东、河南,这两项指标在全国的占比均约6%。排名虽然靠前,但是相比二十年前有较大退步。上世纪最后几年,江苏本科招生人数在全国占比超过8%,1999年达到8.99%的顶峰,之后就基本呈下降趋势。

不光学生数量占比下降了,江苏获得的生均财政经费在长三角区域也相对靠后。从高等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来看,十三五期间安徽高等教育年均投入最低,约220亿元;江苏最高,约为503亿元;上海约445亿元。江苏投入虽高但占 GDP比例最低,且学生规模最大,因此生均教育经费较低。江苏是教育大省,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数据显示,江苏高校研发投入中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比,低于浙粤沪,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江苏高校学生占比最高的是本科生,但江苏经济发展对于高职高专学历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较大,供给数量无法满足该需求;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化农业、生物医药、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是江苏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领域,对比去年泰晤士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江苏入选学科排名相对浙沪都要靠后。从某种程度上讲,江苏高等教育有点“高不成低不就”。对此江苏十四五规划里也有谋划,即推动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促进应用型本科高质量发展。

从苏南苏北的情况,以及长三角各省市的差异来看,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实属常见。在新的政策背景下,无论是地区间还是高校间合作难度变得更大,处于优势地位的省市或高校往往缺乏合作动力,即使被强行卷入到区域化进程也可能是消极应对。对于苏北、苏中区域城市而言,高校建设非得有政策、资源、组织、平台共同发力,绝非一日之功。

参考资料:

江苏省市统计公报、年鉴、政府工作报告

产教融合视域下的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_李巨银

长三角地区政府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比较研究_刘青

高等教育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适应性研究_乔琦峰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