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淘宝网团队设计了一套“担保 交易”的体系。
2003年10月,第一笔担保交易产生,买家是西安工业大学的一位学生,而卖家则是一位在日本的华人。
有淘宝这个大“宝”,就可以有一个小“宝”,由于宝、(担)保两个字读音相同,这个交易系统就被命名为“支付宝”。
担保交易的出现解决了淘宝交易的难题。在一年之后,它就覆盖了淘宝70%以上的商品。
2004年下半年,支付宝的日交易量达8000笔,日交易额达到了100万元。
2004年12月8日,浙江支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支付宝正式与淘宝拆分,但其主要服务的对象仍是淘宝体系。陆兆禧成为支付宝第一任总裁。
不过,在早期的几年里,支付宝发展并不顺,其支付成功率长期维持在50%左右。这意味着,有大约一半的支付宝交易都是失败的,严重的影响了用户体验。
在知乎上,支付宝官方账号曾推荐过一篇文章,其中提到,银行在长时间里为了保住“护城河”,对于支付宝进行限制。他们只能用网关模式进行有限合作,用户最终还要跳转到银行的页面进行交易,期间由于网页只支持IE浏览器、插U盾等体验十分糟糕。
那时候,支付宝与银行之间的关系紧张到什么程度?马云有一句名言可以窥见一二。
2008年底,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马云在公开演讲中表达了他的态度——“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
到了2009年,支付宝用户数已超过2.7亿,日交易量超过了12亿元,但交易的成功概率依然不高,这甚至已经成为淘宝发展的瓶颈。
可以说,发展了6年的支付宝走到生死攸关的时刻。
“烂、烂、烂到极点。”
在2010年的支付宝年会上,马云发了脾气,他痛斥支付宝团队,“如果再不重视,这就是支付宝未来的追悼会。”
年会现场,马云直接宣布支付宝CEO换人——由彭蕾接替邵晓锋。
彭蕾接任CEO后,首先召集了支付宝P8级别以上团队成员,在杭州良渚大酒店开了整整四天会。
这堪称支付宝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反思会,史称“骆驼大会”。据说,彭蕾喝了顿大酒,趁着酒劲,与团队成员席地而坐,畅聊支付宝的问题。
支付宝新任CEO彭蕾在骆驼大会头席地而坐,她身边还有井贤栋、樊治铭,倪行军等人
这次会议的核心是回归初心——支付宝能给用户解决什么问题?
最终的共识聚焦到一点上:支付宝需要解决支付成功率。
银行是障碍,支付宝就开始攻坚银行。
他们采取的办法之一是从银行挖人,再由这些人去和银行谈判,并且向银行承诺提供存款、预付手续费、兜底交易风险等。
这一招果然凑效。原来坚固的银行体系开始“撕开”小口子,一些地方分行开始与支付宝展开合作。
更重要的是政策层面的支持。
2010年6月,央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这让支付宝等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走到了阳光下,明确了其身份的合法性。
那一年,四大银行都与支付宝建立了合作。支付宝推出了快捷支付这种新的支付方式,用户通过信用卡快捷支付,不需要事先开通网银,只要根据提示输入卡号等必要信息就可以非常简单、安全地完成网上支付,并且支付额度以信用卡本身的额度为准,不受网银额度下调等限制。
一夜之间,支付宝绑了上百万张银行卡,支付成功率也迅速走出泥潭,一度攀升至98%。在用户数上,支付宝也超越PayPal,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电子支付平台。
一句话,这个阶段的支付宝扮演的是网上支付工具,主要解决的是卖买双方电商交易的信任和效率问题。
2011-2017年:“支付宝 知托付”
就在支付宝发展进入快车道的时候,新的挑战又来临了。
2010年8月30日,央行超级网银正式上线。首批通过测试的银行,可实现自身网银与央行系统的互联,而在同批通过测试的各家银行之间,可实现跨行支付实时到帐、一站式管理所有账户等功能。
超级网银的上线让很多人对支付宝看衰。有人认为,央行的新政无疑给国内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当头一棒,超级网银的目的是压制支付宝这类日趋强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局势在2011年5月又发生了好转。被称为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开始发放,支付宝获得了央行颁发的国内第一张牌照。
这张许可证全面覆盖了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货币汇兑等众多支付业务类型。
在支付牌照下发当天,支付宝沿用了多年的Slogan“因为信任,所以简单”悄然更换,他们新的口号是“支付宝,知托付”。
焦虑和挑战真的是没完没了。
因为快捷支付的上线,用户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支付,所以当时并不愿意充钱到支付宝账户。
这在阿里集团内部甚至形成一种看法——快捷支付做死了支付宝的账户价值。
但支付宝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支付工具,它不仅希望用户用它支付,还希望用户能够留下来,把钱放在上面。
为了解决支付宝账户价值的问题,支付宝选择了波动小,收益稳定的货币基金。
2012年12月,支付宝与当时基金界排名靠后的天弘基金达成合作关系。
2013年初,支付宝高管在浙江莫干山裸心谷酒店开会,谋划支付宝未来的发展战略,这就是支付宝历史上著名的“莫干山会议”。
会议确立了余额宝、芝麻信用、网商银行等重大项目。其中,余额宝排在第二,被称为二号项目。
余额宝的开发历时3个月,其主要的目标是要把基金最低投资门槛从100元降低至1元,另外,还要突破传统基金的申购赎回规则,做到实时购物支付等功能。
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正式上线,首日用户就有几十万,数天之后突破百万,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用户数破亿。
余额宝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在巅峰时期,其规模接近2万亿元。
余额宝的横空出世是马云“改变银行”的一个大力作,堪称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里程碑事件。但事后证明,用力有点过猛。
它让传统金融业感到不安,他们不仅纷纷跟随支付宝推出与余额宝类似的宝宝类产品,还对支付宝产生了忌惮和抵触情绪。
2014年3月,支付宝虚拟信用卡和线下二维码支付被央行支付结算司叫停。监管方给出的解释是,此举“主要是从客户支付安全的角度出发”。
支付宝的管理者们意识到,他们需要以更温和形象行走江湖。
2014年5月,彭蕾针对员工发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演讲,她非常严肃地提醒大家,“我们不是一个金融的颠覆者,我们是一个补充者。我想对银行和其他金融业的伙伴们说,我们无心树敌。我们也完全没有必要树敌”。
5个月后,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正式宣告成立。
为什么取名“蚂蚁”?CEO彭蕾解释说:蚂蚁金服非常崇尚微小的力量给予整个世界创造的小而美的体验。
控股天弘基金之后,余额宝成了“绝唱”,蚂蚁金服没有继续和其它机构合作推出任何基金品种。余额宝自身的增速放缓并趋于稳定。
2014年,蚂蚁金服还做了几个动作:成立招财宝,为合作的金融机构提供一整套的配套服务,按照对方募集资金规模的1‰收取一次性的服务费。
2015年4月,蚂蚁金服上线了花呗和借呗,前者消费贷款产品,支持用户在天猫、淘宝购物消费时付款用,它实际上是支付宝的一个网络信用卡功能;借呗是一款无抵押的小额贷款,主要用于外部客户间的成交,以打开线下支付场景为主。
2015年6月,网商银行正式开业;同年8月,蚂蚁旗下的智慧理财平台蚂蚁聚宝(后又升级为“蚂蚁财富”)上线;2016年,蚂蚁金服又发展了保险业务,并在支付宝上线。
由此,蚂蚁金服已经成为集理财、保险、借贷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互联网金融服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