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说—第9期)
秦腔因其起源地在古代的秦国,所以被称为“秦腔”或“西秦腔”,此外还有人称其为“梆子腔”、“桄桄子”、“乱弹”。秦腔的也是属于那种比较古老的剧种,大概在明朝中后期就已经出现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主要流行于西北地区,辉煌的时候,曾流传过大半个中国,可以与昆曲的流传广度一较高低。
乾隆年间,秦腔戏班在北京流行,声头盖过当时北京城内的京剧。那时候京剧戏班无人问津,大家都跑去听秦腔了。后来朝廷禁止秦腔在北京演出,秦腔又一路冲到江南,结果同样大受欢迎,又战胜了当时在江南地区很有名的昆曲。之后秦腔戏班去了全国各地演出,使得秦腔在这些地区广为流传。
如果说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那么秦腔则可以称为“梆子老哥”。(别打小编)
大家别急,听小编慢慢道来。
我们一般认为,梆子腔是起源于明代的西秦腔(当时还不叫秦腔)的,西秦腔的击节乐器是梆子,所以也叫梆子腔。由于西秦腔在流传的过程中,与各地的方言及民间音乐相结合,之后就形成了各地的梆子腔支派。例如在陕西分为东西南北路发展,东路秦腔流入关中东部,形成了同州梆子;西路秦腔传入关中西部,称为西府秦腔或西路梆子;中路秦腔流入西安又称为西安乱弹、西安梆子;南路秦腔流行于汉中、安康等地。而后梆子腔又流入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地。形成了蒲州梆子、山西中路梆子(晋剧)、山西北路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豫剧)、山东梆子(曹州梆子)、莱芜梆子、徐州梆子等等。
可谓是流传甚广,而这些梆子起源就是秦腔,所以称秦腔为梆子老哥也不为过。
秦腔的唱腔善于表现激烈、豪放、悲壮的情感,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唱喜剧的时候用欢音,用于表现喜悦、痛快的情绪。唱悲剧的时候用苦音,用于表现悲哀、愤怒的情绪。
秦腔的伴奏乐器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为管弦乐器,包括二弦、板胡、竹笛、三弦、月琴、唢呐、琵琶等。武场为打击乐器,包括暴鼓、干鼓、堂鼓、大钹、手锣等。主要的击节乐器前面已经说了,是梆子。
秦腔的表演风格与其唱腔类似,粗犷、朴实、大气、恢弘等。比较擅长表演激烈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让人看完之后心神为之一震。
秦腔的剧目非常多,大约有3000多个,大多数出于民间文人之手。经常演出的戏有《春秋笔》、《八义图》、《和氏璧》、《麟骨床》、《鸳鸯被》等等。
另外,秦腔至今在西北地区的影响力依然很大。西北地区农村的老人很多都会哼上几句,如果在座的朋友有空到西北走上一趟,一定不要错过听现场版的秦腔。
今天的戏曲知识就说到这里,咱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