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S官方旗舰店直播回放列表。淘宝截图
为何直播回放列表无10月25日的直播?GUESS店铺主播是否作出李佳琦直播间为“最低价”的宣传?消费者为何无法通过价保服务退回差价?记者就消费者相关疑问,11月23日咨询淘宝GUESS官方旗舰店客服。
对方回复称:“佳琦直播间属于店铺与佳琦携手为粉丝带来的单款商品专属福利,总裁直播优惠券是我们给到GUESS粉丝的抽奖性质限量福利,数量极少需要拼手气且优惠券使用需要满足交易门槛2000元方能使用,故店铺暂不支持为您处理差价。”
征求意见稿指出,直播营销平台应当记录、保存直播内容,保存时间不少于六十日,并提供直播内容回看功能。
记者进一步询问,优惠券发放数据能否公开?为何有的消费者退款成功,有的失败?对方表示问题已记录,后期会有专职人员联系。截至发稿时,记者未收到相关回复。
11月24日上午,记者就相关投诉事宜在微博私信@李佳琦Austin,并申请添加其商务微信,均未获回复。
当晚8时44分,@李佳琦直播官方微博发布“关于Guess的售后问题反馈”称,10月25日预售的GUESS羽绒服“双11”期间平台活动报名价1499元,佳琦直播间专属价899元。GUESS在11月1日的“总裁驾到”店铺直播中,发放了1000张满2000元减1000元的店铺通用优惠券。
“反馈”表示,GUESS发放优惠券时设置了2000元的用券门槛,“本意把佳琦直播间的同款商品给排除在外,但确实因经验不足有考虑不周全之处。导致少量抽到该优惠券的消费者用凑单方式购买了同款羽绒服,产生了‘破价’的理解。”
@李佳琦直播官方微博反馈。微博截图
随后的21时05分,@GUESS中国发布“声明”也介绍了直播间羽绒服推广事宜。
此外,双方均在微博中提及处理方案,@GUESS中国表示,针对10月25日在李佳琦直播间购买该款羽绒服并已经确认收货的顾客,品牌将给予300元无门槛店铺优惠券。
@Guess中国声明。微博图片
对于GUESS店铺直播回放列表无10月25日的直播记录,以及当时主播是否作出“最低价”宣传等问题,双方上述回应中均未提及。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指出,若如消费者所言,主播作出“最低价”的宣传,之后又出现更低价格,则涉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甚至消费欺诈,商家理应为消费者退还差价。
“构成欺诈的,还应当向消费者承担退一赔三的责任,但若没有证据确认GUESS的宣传中有‘最低价’的表述,消费者仅能依靠电商平台的价保规则来维权。”芦云分析。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陈小童为化名)
人民网评:透支信用的直播带货无法长久
“双11”购物狂欢在不断增长的成交数据中落下帷幕,然而有关购物体验、消费陷阱的讨论并未停止。
近日,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发现今年“双11”促销活动期间消费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带货、不合理规则两个方面,并点名汪涵和李雪琴直播带货“翻车”、李佳琦直播间“买完不让换”。
来自中消协的点名批评,引发网友热议,也戳中相关带货主播的神经。截至目前,李佳琦直播官方微博回应称,已“进行了退款”,如果对目前的售后解决方案仍有意见,会负责到底。李雪琴工作室发布声明,表示李雪琴本人及工作团队未参与任何直播运营,对直播数据统计过程毫不知情。
这样的解释和回应,或许能够挽回一些粉丝的信任,但无法掩盖直播带货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头部带货主播,影响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能不能保持正视问题的态度、能不能拿出有力的整改措施,对行业风气有重要影响,关系到直播经济健康发展。
作为新经济新业态,直播带货搭乘移动互联网快车,可谓风生水起。但直播中的“翻车事件”,也比比皆是。比如,辛巴直播间“燕窝事件”在网络上沸沸扬扬,有职业打假人晒出一份质检报告,称其所售燕窝就是糖水,此后辛巴团队回应称,自己“只负责直播推广,不涉及采购销售”。这样的解释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作为带货主播,有义务加强品控,理应为产品质量问题负责,否则,砸了自己招牌不说,更损害消费者权益。
除了产品质量问题,直播带货中的“槽点”,主要集中在明星带货涉嫌刷单造假,售后服务满意度低、体验较差等方面。有的玩起套路直播、靠演技忽悠消费者,有的不惜下血本造假、靠虚假数据忽悠投资人……这些乱象不铲除,如何支撑起直播经济的繁荣?
直播经济,首先应该是信任经济、法治经济。在这一点上,不论是头部带货主播,还是正在成长中的从业者,都要坚守原则底线、保持清醒认识。直播带货本应该是一个良好的产品展示窗口,给商家带来全新的流量入口。如果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把关、对售后服务的提升、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那么就会沦为“一锤子买卖”,注定无法长久。
对直播从业者来说,能够积累数量庞大的粉丝并不容易,越是如此,越应该珍惜消费者的信任,越要对自己所卖商品负责。那种只注重流量不注重质量的做法,甚至把粉丝当韭菜来收割的想法,将会透支消费者的信任、损害行业发展的基石。要知道,失去信任,再大的主播也会被市场抛弃。
新生事物大多有一个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过程,直播带货也不例外。从长远来看,推动直播经济健康发展,要靠法律立规矩、靠规则建轨道、靠制度筑门槛。
前不久,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市场监管总局也连发两道监管文件,其中《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将网络直播带货等网络交易新业态纳入监管范围,并指出网络直播带货需提供回看功能;《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对网络直播营销活动中的三大主体即网络平台、商品经营者、网络直播者的责任进行梳理,分层次进行责任划分。这都预示着,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体系正在建立。
推动直播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作为平台方,不能自己赚得盆满钵满,却把风险和问题丢给消费者和政府,履行好监管之责,决不能对乱象听之任之,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直播带货的从业者,以物美价廉的产品、优质高效的服务才能持续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否则,收获的就不仅仅是点名批评,而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甚至是法律严惩。
来源|人民网 黄钰 杨乔 原标题:《直播带货的花式“套路”》,人民网-观点频道,甄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