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空>过去的旧文聊贾鲁河的时候,就聊过中牟的故事,尤其是为什么叫中牟,中牟 牟山的地理形态可能。有中牟就有外牟等。也有南牟、北牟(这两个是山东的地名,因牟姓人士而来)。
全国叫牟山的山名、或者叫牟山的村、镇很多,这是个值得研究的有意思的地名现象。河南叫中牟的地方至少曾经有两个,一个是大家知道的郑州中牟县,一个是曾经赵国(战国韩赵魏)的临时国都中牟,大概就是在鹤壁市境内。鹤壁曾经有牟山,一些资料上说是当地(县市)最高的山,商纣王曾有过登山祭祀。
(鹤壁牟山村)
“豫北地理历史文化群”分享了鹤壁的一个古村落,看到牟山村的字样,感觉很亲切,因为曾经追寻学习中牟牟山文化,写过“有中牟就有外牟”的文字,对河南的地理地名爱好,恰逢牟山村的门牌。
(村子是山脚下的石头村,建筑很有太行味道)
《山海经》记载:“谷顶似牟,因以名焉”。大概是牟山某处顶上像牛头牛角或眼睛(眸)之意(眼睛的可能性大些)。牟和牛有关,在古代也通眸字,和眼睛有关联。 古代鹤壁(中牟) 曾是战国七雄之赵国都城中牟被废弃的遗址。公元前425年赵国自耿(今山西河津南)迁都于牟山之侧,设中牟邑,历三代四君,国都39年。公元前386年迁都邯郸。至今,村子的山坡上还有用石头砌成的长城和烽火台遗址。
牟山村在牟山脚下,现在更名毛连洞村(鹤壁市淇滨区),当年这里属于汤阴县,汤阴抗日根据地,中共抗日汤阴政府、国民党政府都曾在这里办公,也是当年的交通站和军事扼要区。牟山是个红色革命村落,后来设置鹤壁市,汤阴县相关区域进行了重新划分,汤阴属于安阳市,这里现在属于鹤壁市。
(牟山英雄纪念碑)
关于老牟山村为啥叫毛连洞村(河南省级传统村落),当地的说法是村西山上有泉水,汇聚山下小溪,附近还有窑洞,上山打柴的人经过这里休息,喝口清凉甘甜的泉水,顺便磨一下镰刀斧头,这便有了“磨镰洞”这一叫法。随着人口的慢慢增多,也就汇聚成了一个小山村。“毛连洞”很大可能是“磨镰洞”而来。牟山村(毛连洞村)涌现出博士、硕士、学士等一百多人,是有名的“教师村”、“文人村”“文化古村”。
以前我们喷空过的有中牟就有外牟,中牟是郑州的中牟县,外牟是山东的外牟县(现在的牟平区)。与此类似的是有内黄就有外黄,外黄县也换了名字。本文为网络山水文史朋友交流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