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是中国古代职务称呼,一是帝王的老师,如广成子是黄帝的帝师。二是国家宗教的最高领袖,如八思巴为元朝忽必烈时期的帝师。此外,封建时代皇帝敬赠智博功高德隆之臣也有称帝师的,如明朝开国谋臣刘基就被赐称帝师(摘自百度资料)。我在此探讨的“帝师”专指皇帝的老师简称,也有称“国师”。明朝设置“帝师”一职,清朝未设此职。但是,未成文规定而可查清“帝师”约37位,且有“两帝师”、“三帝师”之称。
漳浦两帝师久负盛名,诸多研究文章从各方面介绍“两帝师”,尤其是小说《两帝师》的出版发行,成为漳浦县一张历史文化名片。漳浦 “两帝师”系指清乾隆皇帝的老师蔡世远和嘉庆皇帝的老师蔡新。妙的是两位皇帝为父子、两位老师为叔侄关系。蔡世远老师和侄儿蔡新老师是漳浦县城南下布人,族人乡人无不引以为荣。
我以为“两帝师”和两“帝师”称谓是有区别的,读音相似字义表述不同。通常,两个皇帝的某位老师称为“两帝师”或“两代帝师”,如顺治、康熙帝师德国人汤若望,同治、光绪帝师江苏常熟人翁同龢,人称“两帝师”。还有“三帝师”,如山西寿阳人祁寯藻当过道光、咸丰、同治三个皇帝的老师,世称“三代帝师”。这样,两个皇帝的老师称为“两帝师”;那么,两个皇帝老师也称“两帝师”就不合适,应该称为两“帝师”,即两个“帝师”,两个皇帝老师。我们把两位皇帝的两位老师也简称“两帝师”,更是不好理解,需要具体了解才明白。况且,互联网搜索引擎关键词“帝师”与“两帝师”分类不同,咱们的“两帝师”在“帝师”栏目查不到的,如果用两“帝师”推介资料,或许有可能归“帝师”类。
清朝末设“帝师”官銜,后人延用前朝的称谓,尊称皇帝个别老师为“帝师”。我们这穷乡僻壤,还被国人嘻笑“地瓜腔”,竟然出了国家级的教师—皇帝老师,又有两个还是叔侄俩。莫大荣耀之至,乡人尊称为“帝师”,族人尊称为“国师”,也无不妥,称呼蔡世远、蔡新两位皇帝老师,尊称两“帝师”比称“两帝师”合适,或称“漳浦两帝师”,如林晓文理事注册微信公众号“漳浦两帝师”,可由理事会发布一些相关的资料。还可用“叔侄帝师”、“叔侄两帝师”等特定义词,或许更便于上网查询。如网上有“父子帝师”,明万历、泰昌皇帝老师,四川南充(现西充)黄子元、黄辉父子;清同治、光绪皇帝老师,江苏常熟翁心存、翁同龢父子等。可以说,准确表达词意的称谓,一目了然不易混肴;模凌两可的有必要认真推敲研究。
妥否?探讨一下是不是被绕迷糊了?敬请批评指教。
漳浦两帝师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 理事 张自然
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