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群书治要360》讲座第76集11 全文1220字,阅读需4分钟
古人举善,首先是举善人为官,换句话说就是举善人当领导。譬如说我们从汉代开始,就实行了举孝廉的人才选拔机制,把这个孝廉品质的孩子举荐出来,由国家培养,作为官吏的候补。因为这个人孝,就对国家忠;廉洁,就没有贪心,这两个品德具备了,做官就不会出大格。所以在《孟子》上也说:“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应该把有仁德心的人选拔在领导的位置上,一个人没有仁德之心,而高高在上,就等于把他的过恶播撒给广大的民众。
所以古人对于选官非常非常地重视。在选官中有一个原则,也体现了举善标准,那就是“爵非德不授,禄非功不与”。这个爵位、领导的位置,没有德行就不授予;“禄非功不与”,禄就是俸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工资、奖金,没有功劳、没有贡献就不给予。所以大家都想着去培养自己的德行,想着去建功立业。我们根据这个标准来举荐贤才,这个就是举善人为官。
前面我们也讲到了,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你把那个正直的人举荐出来,放置在邪曲不正的人之上,那就能够使邪曲不正的人也变得正直。你看历史上,舜拥有天下的时候,从众人之中选取了皋陶为士,掌管司法,因为皋陶公正无私,所以不仁的人都远离了恶行。在汤有天下的时候,从众人之中选拔了伊尹为相,结果他当了相之后,不仁的人也远离了恶行。这个就是说,举善人为官是有很好的教育效果,能够起到教不能的作用。
第二就是举善人为师,就是把那个有德有能的人、能够言传身教的人举荐出来作为国师。因为他能够教导百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道理,这样就能够起到长善救失的作用。
所以我们看《尸子》上做了这样一个比喻,比喻我们举善人为师的重要性。它说假设你们家着火了,有人过来把这个房屋的火给扑灭,你会对他怎么样?你一定会对他感恩戴德。但是那个上了年纪的人、有经验的人很早就提醒你,要把这个墙的缝隙涂好,把烟囱做好,这样做了,终身没有失火之患,但是你却把它当成了耳旁风,觉得他很唠叨,真烦,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不知道感恩戴德。
同样的道理,假设一个人现在被关进了监狱,有人能够进入监狱把他捞出来,使他免于牢狱之灾,那怎么样?就像现在有人被关进了监狱,他的亲戚走关系、托后门,想方设法地把他救出来了,让他免于牢狱之灾了,他们全家人对于这个能让他免于牢狱之灾的人都会感恩戴德,因为他出来可以孝敬父母、教育儿女、照顾妻子。所以全家人都对这个人感恩戴德。问题是什么?问题是那个教导人们仁义慈悌道理的人,你按照他的教导去做,终身都不会被关进监狱,但是你却不会对他感恩戴德。
这个故事形容得非常好。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现在为什么社会关系紊乱、社会风气不能够好转?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对那些能够言传身教、教导人仁义慈悌道理的人给以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