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博士眼镜招股说明书
具体来说,在博士眼镜的销售费用中,员工工资和社保占4成,租金、物业、水电费占比超过50%,而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来源:博士眼镜招股说明书
换句话说,在眼镜零售店看似暴利的背后,其实有将近一半的利润,最后都交给了房东。
正因如此,即便是身为中国眼镜上市第一股的“博士”,其门店也常年处于“开两家关一家”的窘境。
中国的近视患者差不多有6亿人,几乎占到了中国总人口的50%,中国青少年的近视率更是位居世界第一。
在购买眼镜的方式上,家长们依然会带孩子去线下眼镜店,但是年轻人早就对上网买眼镜颇具心得。
知乎网友总结了2折甚至1折买眼镜的必*技:
1、去公立医院验度数,拿到度数、散光、瞳距等数据;
2、去线下眼镜店假装要买,试一试好不好看,找到适合的款式,拿到眼镜的品牌型号;
3、直接上天猫淘宝搜眼镜,找店铺,然后把数据交给客服。
如此一番操作下来,一款相当中意,线下眼镜店要卖2000元的眼镜,最后200-400元即可到手。大批网友惊呼“真香”。
然而,电商也有不可忽视的弊端。
大家买其它东西都称之为“买”,但是买眼镜却称之为“配”,原因无他,线下实体门店的验光、配镜、售后等一系列服务,是电商渠道难以满足的环节。
传统眼镜店房租高企,电商眼镜店难以满足更多服务,中国的眼镜行业,还有没有别的出路?
智叔曾经看到过一个案例,眼镜店到大学城做活动,价格比一般眼镜店便宜很多,相当于两三折优惠。
老板娘现场给学生们科普,眼镜店一般都开在闹市区人流量大的地方,店铺租金占据了很大一块成本。
那家眼镜店位于一栋略显偏僻的老式商务办公楼,款式多,服务好,价格低,生意相当红火。除了高校学生,周边带孩子去配眼镜的家长也不少。
很显然,对于眼镜这种“半标准品”来说,在电商渠道之外,其实还有相当大的探索和演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