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闭岛原著结局,禁闭岛结局深度解析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2 16:29:53

尤其男主是精神病人,镜头有一些逻辑断裂,一看就不寻常的,如中年女病人空杯喝水镜头,明显在引导观众,不要相信不可靠叙述者。奉俊昊《寄生虫》也是,除了荒诞的故事本身,其镜头语言与意象可看出导演的游刃有余,隐喻主题很明显,但少了那么一点"急先锋"。

过于娴熟的商业片,就可能会影响其艺术性的表现。

双重叙事的优劣,悲剧形成的原因

《禁闭岛》仍然是古典主义模式当道的新好莱坞风格,只是导演在叙事上的双重性,造成了结局的分歧,其效果优劣相当。

优点,即热度、讨论度高,让我们像玩密室逃脱一样,在固定的结构中找伏笔,探索真相。而这真相不是绝对的真相,是被设计好的。

对标准答案的争议,则是电影成功的最大助力。

正因我们的文化,太追求标准答案了,而让这一点成为了《禁闭岛》整体表达上的软肋,叙事会拖主旨的后腿,也就是"电影究竟想表达什么?"会被忽略。

禁闭岛原著结局,禁闭岛结局深度解析(17)

就笔者观察多数评论,大多仍然停留在"讲了什么故事?"的层面上。所谓色彩、叙事结构、甚至主镜头分析,都意在为剧情的"真相"服务,而不是为了深入主旨。

暴力与战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精神分裂,精神分析与心理剧疗法。这3组相互关联的词,在《禁闭岛》中只是一个设定、几句台词吗?我想不是的,真正的悲剧,是在于悲剧形成的原因。

禁闭岛原著结局,禁闭岛结局深度解析(18)

禁闭岛原著结局,禁闭岛结局深度解析(19)

这个原因,始于暴力和战争,电影中泰迪反对"暴力是上帝的礼物"这一观点,战争也是暴力。小李子在《血钻》中,面对被战争和暴力席卷的非洲,也有过类似的台词:"上帝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

笔者想他并不是在质疑"上帝"存在与否,他质疑的是"人"为何这样存在。

暴力、战争等非人道的行为留下的后遗症也逐渐成为电影导演们爱用的题材,抑郁、PTSD、精神分裂这类致命的精神疾病,体现在妻子*了3个孩子,泰迪又*了妻子的荒诞故事中。精神病不应成为悬疑片的噱头,而是缘由之一。

导演虽忠于原著,可在精神分裂的表现上花了好大功夫,而治疗却只有在结局反转时"用说的"交代了事。何况前文分析过,考利医生的"黑色"权势形象,已经让观众不相信他是好人了。导致医生单凭一张嘴说 "治疗"很没有说服力。

禁闭岛原著结局,禁闭岛结局深度解析(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