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全国生产这种毛绒类“冰墩墩”的特许企业只有三家,加上冰外壳的产量有限,因此暂时还难以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不过,这一局面正在改善,一家位于江苏的冬奥特许商品生产企业,目前每天的量产已经从春节期间的几百个提升到2000个。
为了尽快解决“一墩难求”的问题,北京冬奥组委又紧急授权企业推出了几款容易量产的“冰墩墩”版本。
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部长朴学东说:“我们紧急推出了新春款“冰墩墩”,有人开玩笑说它叫“虎墩墩”,到2月20日冬奥会闭幕,已经销售了29万只。”
另外,朴学东部长还特别强调,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并不是冬奥会、冬残奥会结束了,特许商品的销售马上就会结束。
朴学东说:“销售将延续到今年6月底,在6月底到9月底还有一段时间是清仓期,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还有机会买到。”
那么,为什么以“冰墩墩”“雪容融”为代表的冬奥文创产品会这么火?
孙震说:“设计可爱,有一个冰晶外壳,再加上是中国的国宝,所以这个IP文化一直受到追捧,再加上全民关注冬奥会这个热点,也是三亿人上冰雪,全民都在关注,所以它就突然在全国爆发了。”
日本电视台记者辻冈义堂因为太喜爱“冰墩墩”,甚至被网友称为“义墩墩”。
“冰墩墩”“雪容融”深受大众喜爱,离不开优秀的设计,设计是文创产品的灵魂。赋予“冰墩墩”灵魂的是广州美术学院曹雪、刘平云领导的设计团队。他们认为,“冰墩墩”不仅要颜值高,还要有温度,能打动人心。
正是因为如此,“冰墩墩”从全球5816件候选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它的成功,也标志着中国文创产业实力的提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聂影说:“文创产品代表一种软实力,软实力一定要以硬实力做基础,而软实力能为硬实力做的就是为硬实力的发展开通更友善、更好的道路,所以这次“冰墩墩”大火,我觉得很可能是中国文创和中国软实力的起步,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这种现象级的事情。”
当“冰墩墩”“雪容融”正式被确认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后,国内28家获得授权的特许生产企业便开始设计、生产更为丰富的周边文创产品。董事长孙震所在的企业便是这28家中的一家。他们拿到三大类600多款产品的授权。企业都很珍惜这个机会,对设计和制作的每个环节都反复打磨,力求拿出完美的产品。比如,基于标准版“冰墩墩”,他们就开发了7种不同色彩的衍生产品成为大卖的“盲盒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