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张某几乎每天走,路况非常熟悉。为了安全起见,他开始变道,逐次变到了靠近绿化带的最左边车道。儿子在车上,他开得格外小心。临近前方斑马线路段时,他看到了司机戴某。
这边摩托车司机戴某载着杨小姐准备从最右边一次性变道到最左边。戴某同样很谨慎。他变道前看到了奔驰小车,并没有急于变道,而是继续直行,一边寻找他认为合适变道的时机。
也就是说,在事故发生前,双方司机都发现了对方,当时两车距离很远。
由于奔驰车速不快,戴某再次回头确认安全,发现奔驰距离他大约30米。戴某认为没有问题,于是开始了“剧本*”左转模式,一次性从最右边开始干到最左边。▼
按理说两位司机都小心翼翼,出事的概率应该不会很高。然而,现实情况如何呢?通过张某的行车记录仪我们来一窥全貌。▼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会很奇怪,这怎么也能撞上呢?摩托车从一开始变道时就能看到呀,奔驰车司机张某有足够的时间制动的嘛。
好,下面小编重点复盘分析上面的过程。
首先,戴某回望后方看见张某很远,觉得很安全。这是个主观感受,事实上道路越宽,车隔得越远,参照物越少,你越难判断车速。你以为对方车速不快,很安全,实际上眨眼就到跟前了。
从戴某的行为来分析,很多“剧本*”过马路的摩托车、电动车司机应该都是这么想的,这是第一层*机所在。在很危险的时候,你反而觉得很安全。
张某一早就看到了摩托车,为何像打瞌睡一样就直直往上撞呢?事实上,张某一直在专心开车。他虽然看到了摩托车,但随后视线就紧盯正前方。而且根据安全开车原则,他还不时从观后镜和右后视镜里观察一下后面。
交警分析发现,奔驰司机张某没有及时刹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张某根本想不到摩托车会突然向左横穿过来,他没有这方面的心理预期。就在张某准备左转时,他还看了眼右后视镜,也耽误了大约1秒的时间;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大家从行车记录仪里看到的画面和实际开车中张某看到的画面,不是同一个画面。
原来,行车记录仪的视角范围一般来说是140度左右,和人眼的视角范围差不多。但是,人在注意力相对集中时,视角范围只有25度。此外,行车记录仪的位置一般在车辆正中间,而司机张某所在的驾驶位是在左边,对右侧的观察范围比行车记录仪会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