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1岁的李奶奶,虽然年纪大,但是心态是一点也不老,经常喜欢和自己的老年朋友们,一起去楼下跳广场舞。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在一次跳广场舞的时候,一个玩滑板的小孩从李奶奶旁边擦身而过,把李奶奶晃倒了,膝盖骨折。
这下没办法出去玩了,看着自己的朋友们天天活蹦乱跳,好动的李奶奶心里也有点痒痒,于是她学着热敷的方法,找来一块热毛巾搭在自己的膝盖上,并且一直给自己的膝盖做按摩,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好得快一点。
然而事与愿违,李奶奶的骨折非但没有好,还有隐隐地发红,发肿迹象。李奶奶的儿子发现后,赶忙把自己爱折腾的老妈送到医院去做紧急处理。这下好了,李奶奶距离恢复的时间,又延长了不少。
之所以李奶奶的骨折会如此的“一波三折”,其实和日常认知中的误区脱不开关系,在骨折恢复的过程中,类似于李奶奶这样,盲目地进行调理,最后适得其反的事例,不在少数。
骨折后,康复期间普遍会面临的3大误区,为您辟谣
误区一:“按摩和热敷能够活血化瘀”
就和上文的李奶奶一样,这应该是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骨骼恢复期误区了。
不少人都这么认为,当出现跌打损伤以后,多多按摩,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伤势会好得更快。其实恰恰相反,在受伤后的24小时内,新生的创伤会处于一种叫做“急性炎症水肿期”的状态,如果盲目地进行局部按摩或者热敷,会导致血液更多地集中在患处,新生的毛细血管破裂,反而更容易加剧水肿等情况出现。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受伤后的24小时内,尽可能冰敷,72小时以后,可以适当选择热敷的方法,促进血气循环和愈合。
误区二:“打了石膏,不能乱动”
打上石膏的初期,为了利于骨痂的形成,最好不要乱动,以免影响到骨骼的恢复效果。
但是,骨折后恢复的时间,相对而言是比较长的,很多人认为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打上石膏后都不能乱动,这就大错特错了。长期保持静止的四肢,容易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亦或是静脉血栓等病发症状出现,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因此,一般在打上石膏2个星期以后,如果恢复良好,可以适当地做一些握拳,松手,或者将紧绷等类似的动作,帮助四肢适当活络,避免太过僵硬而导致疾病隐患产生。
误区三:“骨折病人需要长期卧床”
不少人觉得,骨折以后,伤者大多会失去行动能力,为了便于恢复,卧床静养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尤其是对于李奶奶这样的老年人来说,长时间卧床,反而容易导致一系列的“卧床并发症”。
常见的卧床并发症例如褥疮,血栓,泌尿系统感染,抑郁情绪等等,都是非常典型的症状,如果因为骨折康复,反而意外导致一些不该出现的疾病发生,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由此可见,骨骼康复期的认知误区和空白,依旧还是普遍存在的,为了更好地呵护骨骼健康,休养伤势,还请大家有意识地避开上述误区,争取更好的恢复效果。
另外,有关于骨折恢复时间的问题,也存在不少的争议,最经典的,莫过于“伤筋动骨一百天”的俗语了。因此,也有不少人认为,骨折以后,必须休息满一百天才能完全康复,真的是这样吗?
“伤筋动骨”,必须100天才能康复吗?
我们不妨了解一下骨折愈合的过程:
骨折的愈合时期总共有3个阶段,分别是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期。
一般来说,想要“走完”这三个流程,一般仅需要8到12周即可,并没有所谓的100天的说法。通常情况下,考虑到骨痂的充分恢复,一般医生会建议骨折患者恢复休养3个月左右。
另一方面,骨折休养时间的长短,更多地需要通过骨折的位置和骨折的严重程度来详细制定,切不可盲目安排,以免降低后续康复的效率。
“伤筋动骨一百天”,看似正确,其实严格意义上说来,也是不小的一个误区,还请大家能够仔细斟酌,理性辨别。在骨折康复期间,常见的3大误区,也请大家能够有所认识,能够识别对错,骨折的康复期非常重要,如果护理不好,可能会造成终生的负面影响,还请一定要谨慎小心。
参考资料:
[1]:《伤筋动骨一百天?这些误区快纠正》厦门晚报,2021-9-11
[2]:《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常见误区》知网百科,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