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泡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鱼在水底换气、觅食、游曳的时候,就像人在水底换气时一样,会将气泡吐出来,然后漂浮到水面,在水面上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然后炸开,再在水面上出现波纹。
这种水泡,我们称之为鱼泡,炸开的水泡形成的波纹,我们称之为鱼花,通过观察鱼泡的大小、鱼泡的数量,以及鱼泡的轨迹,再结合鱼花的动静,基本上对水面下的鱼情,基本上就了解个八九不离十。
一、大单泡,不是鲤鱼就是青鱼
鲤鱼和青鱼都不是群居鱼,而且都不是掠食,而是在水底觅食,甚至会驻留在水底进食完毕之后才会游走。
所以在水底的进食的时候,会时不时的进行换气,然后时不时的漂浮到水表一个单独但是体积较大的水泡。
这种鱼泡非常容易炸开,而且不会漂浮上来的节奏很不规律,和腐泥因为发酵氧化滋生的气泡完全不一样。
伴随着这种大单泡的同时,鱼泡所在区域的实底会比较浑浊,因为鲤鱼和青鱼在水底进食,会翻涌水底的淤泥,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二、水泡细密存在时间短,多半的鲢鳙进窝子了
鲢鳙是中上层觅食鱼种,在觅食的时候是连食物带水吞进水中,然后再将水吐出,用鳃来过滤食物。
因此产生的气泡非常小,而鲢鳙多是群居,所以水泡在半水就会漂浮出水面,然后又会快速炸开,水面上很快就行形成类似连绵小雨砸落水面的迹象,水面波纹细碎密集。
三、移动的直线形连续鱼泡,慢一些的是草鱼,快一些的是黑鱼
黑鱼在水中掠食的时候,会高速在水中游曳,所以会卷起水花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漂浮到水面,水泡形成的轨迹呈直线型。
之所以会形成大小不一样的水泡,是因为激起水花的部位、力度不太一样,当然,我们看到这种鱼泡时,基本上黑鱼是贴着水底觅食的,如果在中上水层觅食,则会看到黑鱼的鱼鳍闪闪发光。
而草鱼在水底觅食时,也会产生类似的情况,但是草鱼的动静没有那么大,加上一边进食一边换气,所以气泡的体积也不算大也不算小,也会出现接二连三的气泡上浮。
虽然情况比较类似,但是从鱼泡出现的频率和鱼泡的大小还是能轻易分辨的,黑鱼的鱼泡快速且大小不一。
草鱼的鱼泡出现的频率比较慢,但是个头较大,当直线型鱼泡连续出现时,通过这两个特征就能明显区分出来。
四、无规律的小单泡上浮,多是鲫鱼或者罗非进窝子了
鲫鱼是群栖鱼,觅食是全水层觅食,就算有换气产生的鱼泡,也会因为体积较小,还没有漂浮到水面就会炸开,形成规模不大的鱼花。
但是,当鲫鱼群开始成群进窝觅食后,只有个头较大的鲫鱼会沉底觅食,体积较小的鲫鱼群多会在半水抢食漂浮的食物残渣。
所以会形成体积不大的小单泡,但是因为鲫鱼的密度不小,这些小单泡此起彼伏,非常容易看出来。
当罗非进窝的时候,也有类似的习惯,所以有钓友戏言,水面如同水烧开了,不是鲫鱼群,就是罗非群。
以上这几种鱼泡的情况,虽然不全面,但是在野钓时,对大多数鲤鱼、草鱼、青鱼、鲢鳙、罗非、鲫鱼进窝后的情况,归纳个八九不离十,基本上只要有鱼泡出现,对水面下的鱼情,说是一目了然,一点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