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装市场规模
我们先来说一下男装的市场现状。整体市场数据截止2018年底:中国服装市场2018年销量总数达2.077万亿元,同比增长率达7.8%,是2014年以来同比增长率最高的一年。受消费升级与本土消费者在生活水平方面的提升,受到收入增加、具有稳定需求的影响,2017年中国服装市场达到最高值,且在2018年有继续上涨的趋势。但近年经济不稳定性加剧,对服装市场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预计中国服装市场的同比增长率2019年将下降至3.5%,市场销量达2.15万亿元。(数据来源:Euromonitor Inter national,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男装市场仅次于女装市场,是中国服装市场中占比第二大市场。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男装市场销量达5726亿元,同比增长6.5%。2018年我国男装市场份额为27.6%。和女装市场相同,男装市场也趋于饱和。整体来看,2017、2018年男装市场有所上涨,但由于整体市场的不稳定性,男装市场预计在2019年同比增长将有显著下滑,预计仅达1.9%,市场规模将达5800亿元左右。(数据来源:Euromonitor Inter national,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这里我就“趋于饱和”进行详细的说明。“趋于饱和”在此是指销售大众的风格是接近饱和的状态,目前在这个领域内大家比的是价格。男装设计的侧重点在面料的应用,大多数男生比较注重舒适度。而趋于饱和的风格指的是像优衣库、海澜之家、七匹狼、利郎等品牌销售的休闲或商务休闲类型的服装风格趋同。
但是我们也看到,新兴风格的增长从2016年开始一直到2019年,增长的幅度很大,趋势向好。目前增长较快的除了所谓潮牌之外,还有一些古着和复古风格的服饰。
从行业格局看,国产男装品牌行业内地位稳定,竞争优势明显,龙头品牌市场占有率较高,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据Euromonitor数据,国产男装品牌海澜之家、罗蒙、雅戈尔、七匹狼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7%、1.1%、1%以及0.8%。2013年以来,海澜之家、ADIDAS、优衣库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JACK&JONES市场占有率有所下滑。
我国男装竞争格局与服装整体类似,一直以来集中度稳步上升,按公司市占率口径看,2008-2017年CR10由11.4%升至16.3%,CR5由7.3%升至11.7%。由于男性对时尚要求的多样性不及女性,男装时尚潮流感不及女装,正式商务男装更类似于标品;再加男性对运动服饰更加偏爱,使得男装集中度相比女装显著更高。
随着现状的不断变化,就目前来看,男装的风格较之前的几年相比有了更多的变化。但横向对比看,我国男装仍有整合空间,2017年日本男装CR5达到30.0%,其他发达国家也均超过或接近20%,比我国高7-8个百分点。
(名词解释:CR10表示最大的10项之和所占的比例。在一个行业中,若干最大企业的产出占该行内业总产出的百分比。一种典型的度量方法是四企业集中度,即最大的十家企业的产出占总产出的百分比。绝对集中度反映一个行业的垄断程度。在计算公式中,集中度常常被写成CRn的形式。CR是concentration ratio的简称,n表示最大的n项之和所占的比例。CR5同理。)
未来,我国男装市场龙头,尤其是本土龙头在未来格局的结构性调整中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市场占有将不断上升,如日本集中度高主要因为迅销(优衣库)在男装市占率达到16.0%。(数据来源前瞻研究院:2018中国男装行业分析
http://www.cnga.org.cn/html/zx/hyxx/2019/0218/50476.html)
图片来源:Euromonitor Inter national,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片来源:Euromonitor Inter national,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产品风格的地域区别
从行业的习惯上来说,男装产品在不同的消费地区呈现不同的风格偏好,尽管当今迅捷的信息传递会让地区间的审美相互交叉,但在不同的地域仍然大体上呈现出不同的穿着风格。它们之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分。
按照传统地域的概念,通常行业内会把风格区域划分为:东北区域,华北区域,华中区域,华东区域,华南区域。地域的划分通常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上是带着有色眼镜对不同地区人们的评价。
比如行业内对东北地区的男装着衣风格有着“满身的大牌元素 看似名贵的手表 浮夸的设计=东北男人的形象”这种思维定式和认知。这种风格确实在东北卖得很好。然而东北地区也有其他的风格,只是下图这样的风格受众的人数更多而已。
东北男装主体穿衣风格 图片来源:蘑菇街叶sir男装
不同地区主体的风格是有区分的,比如杭州的风格就是比较偏棉麻风格的,以棉织物为主。目前的古着风格最开始也是先在杭州流行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