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杨老师微信975851096
落肩袖袖头起包?侧缝往前跑?前中有余量?做不到前圆后方?今天的萌班长笔记带你走进落肩袖。
1 前后衣身平衡:前片胸省转1/3到前中,留2/3在袖笼(注意,这是常规尺寸的转化比例,一般主要是根据合体程度及款式造型来分配胸省比例,胸围越大,侧边成面就会越宽,能消化的胸省量就越大,那么造型余量就越大,但是无论胸围多大,只要不是前中连口的衣服,都需要转一部分胸省到前中作为撇门。衣服为什么需要撇门:一部分是为了消化胸省,一部分是为了使肩点横开加大,肩点对应的丝缕能竖直落在胸上,使衣服门襟不会因为受力而往两侧跑)。那么此时袖笼处的胸省就会导致前片产生一个横向Y,纵向X的松量,为了保持衣身前后平衡,那么后片也要增加一个纵向X量。如何增加,一部分是肩省往袖笼转移,但是还不够,那后背宽线处破缝上抬,直至纵向增量达到X.(注意,增加的X的量一方面是为了纵向加量,以达到前后衣身平衡,一方面是为了后面能够增加横向松量,这个原理我们在上衣原型立裁中说到过,单向增加松量是达不到衣身与身体间空隙均匀的效果的)。调整前后肩线,前肩斜剪掉0.5cm,后肩斜增加0.5cm(主要是为了处理视觉肩缝容易偏后的问题)。
2 袖角度平衡:先在袖山线上量取袖笼弧长,在袖山上撇掉多余的吃势,将该点与大身肩点对应,叠合0.3cm(这叠合的0.3cm作为斜丝的拔开量)。另,通过立裁我们知道,前胸宽处有一个纵向的直立面,理想状态是袖半肥处的横向松量是胸宽宽处横向松量的两倍,即,y的两倍,为2y(为什么是2Y:将胸宽处松量往里捏时,必定有一个同等的量在下面,往外折,才能达到原袖笼线和袖山线拼合,将Y的量藏在衣身中,这么处理,不会有任何牵扯,达到理想状态),同样的,后袖袖山也要去掉原本的吃势量,重叠0.3cm,并且,为了使袖子往前,后面不会对袖子产生牵扯,那么后袖半肥处的横向松量要大于或等于前袖,即,后袖半肥松量大于或等于2y。(老师微信975851096两者差值越大,袖子会越往前)
3 胸围松量与造型余量同袖中角度的唯一平衡关系:袖子角度对好后,怎么去确定胸围放量呢。(胸宽增大了,胸围肯定需要同步加大才能保持),我们可以认为大身的原先腋点改变,产生了一个新的腋点,新腋点位置为原腋点水平划线,与袖山的交点,相当于腋点平移,要使袖笼弧线不变,那侧缝线也要水平横移与腋点相同的量,其实就相当于前片从原腋点处竖直断开,水平横移至新腋点,那此时也就产生了新的侧缝线,新旧侧缝线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胸围增加的放松量。后片的处理方法与前片相同。做到这步我们可以得出胸围大小与造型余量Y以及袖中角度是相互影响的,正向说,胸省分配比例越大,造型余量Y就越大,那么袖中角度就越大,胸围越大,反之,胸围减小,袖中角度减小,y减小,胸省分配比例也要减小。
4 落肩量与袖笼开深量与袖山开深量的平衡关系:首先我们有一个落肩量,现在我们常规的衣服一般落肩量为8-10cm,我们取9cm来做(落肩量由造型决定)。而袖笼开深量一般约等于落肩量的一半,这里说是约等于主要是因为,袖笼开深量主要是由袖笼尺寸和造型决定的,一般新袖笼弧长要大于等于原型的袖笼弧长(44.4,仅限于落肩量不大的衣服,如果落肩量比较大,落到了手肘等位置,就不需要达到这么大的袖笼弧长,满足该部位尺寸就好)。所以一般正常落肩袖我们袖笼开深量约等于1/2落肩量,小廓型的衣服一般取1/2落肩量-1,大廓型的衣服一般取大于1/2落肩量。找好袖笼开深的位置,咱们就可以来画袖笼弧线了,这时咱们已经定好落肩点,袖笼底点,还需要定一个辅助点来画袖笼弧线。辅助点主要用于决定袖笼弧线是直一点还是弧一点,这里以腋点作为参考点,一般原装袖辅助点要水平距离新腋点往外1cm,平装袖要水平距离新腋点往外2cm(这里我们需要知道平装袖的袖笼应该直一点,以使拼好后拼接部位顺直,那么挖的就浅一点,距离新腋点的位置就要远一些,同时在定袖笼深的时候就要开深一点,而圆装袖是在大身拼好后再装袖的,为了使袖笼底圆顺,袖笼弧线应该挖弧一点,那么距离新腋点的位置就要近一些,同时在定袖笼深的时候就要开浅一点)。定好辅助点之后,这里有一个检验标准,就是从落肩点竖直画一条直线,辅助点与该直线的水平距离(如图中A)的大小,前片的需要比后片大至少1cm以上(这里的原理跟我们画原型时前片画弧一点,后片画直一点的原因是一样的)。画袖笼弧线时要注意,袖笼弧线要向上延伸出0.3cm(这里为什么要延伸0.3cm:因为落肩袖是倒装袖,袖子整圈要比袖笼整圈小1-1.5cm,那么做的时候袖半肥以上部分是大身吃,形成倒吃势,袖山下半段注意袖山线一定要先拔开,然后袖子吃,即下半段要与装正常袖一样用正吃势)。然后画肩线,画肩线时注意,肩线在过肩点往侧肩点的形态是先凸,后凹的。(怎么区别两种袖子的使用:一般造型感强的款式袖子用圆装,立体感强,休闲的款式适合平转,摆好袖子是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