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和妈妈们交流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我的孩子吃饱没有呀,我的孩子体重 xx 斤正常吗,我的孩子在小区里最胖我特骄傲,但是有妈妈跟我说好像太胖了也不太好,到底多胖算胖呢?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有很多辅助方法可以辅助判断孩子的喂养状态,例如尿了多少,孩子的状态,甚至妈妈哺乳后的感觉,我们都可以大概知道孩子有没有吃饱。
但是这些都是辅助措施,判断孩子是否正常喂养的最好的标准就是绘制生长曲线。那么,生长曲线该怎么用、怎么解读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一说。
从 0 开始学用生长曲线- 生长曲线到底是什么?
生长曲线图由一张网和七条曲线组成,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辅助工具。
网的横轴代表时间,也就是孩子的周龄、月龄、年龄,网的纵轴代表孩子的身高或体重(体重、身高为两张表,绘制方法完全一致,下面讲解为了方便,只讲解体重值)。
七条曲线是根据大量儿童的生长发育数据绘制的参考线。
父母测量不同时期内孩子的身高体重,在图上点出时间相符的体重值,将这些点连接成线段,多条线段组成的曲线就是孩子的生长曲线。
- 以 app 成长记录为例,手把手教您绘制曲线
首先我们先介绍这款非常好用的 app「成长记录」。
这款 app 会为一个孩子建立一个档案,在第一次输入时,需要输入孩子的生日,性别,出生时的体重,以及预产期。对于足月生产的孩子也可以不输入预产期,对于早产宝宝可以自动计算修正月龄。
接着,就需要我们规律测量,并将结果输入。在每次输入数据时,都需要选择记录日期,系统会自动根据你输入的日期和孩子的出生日期,自动计算月龄,并记录数据,生成百分位点。两个以上的数据就生成了一条生长曲线。
- 关于测量体重,有几个需要注意的点:
1. 不需要测量的太过频繁,如果太过频繁,经常会因为有没有吃饱或者有没有拉臭臭而出现今天比昨天还要轻一些的情况,这些浮动会让绝大部分老母亲陷入不能自拔的焦虑,所以干脆就不要测得这么频繁。
在新生儿阶段(月子里)可以一周到十天左右测量一次,实现成熟喂养之后,可以二十天甚至一个月测量一次。在某些特殊时期测量可以略微频繁些,例如追奶、疾病后的追赶阶段。
2. 测量尽量选择同一个体重秤,如果家附近就有熟悉的母婴店或者社区医院,可以提供那是最好不过了,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自行购买一个婴儿体重秤。
这里有个小提示,不要使用大人的体重秤,大人抱着,然后秤自己的体重做减法啊,这种测量方法误差较大,不建议采用。
3. 尽量选择一天中比较统一的时间,尽可能创造一样的条件,例如如果是早上都是早上,如果是喂奶前都是喂奶前,如果是喂奶后都是喂奶后。
4. 测量婴儿体重时应脱去尿布,测量值精确到 0.01kg。年龄较大的儿童测量体重时应脱去鞋子,少穿或不穿外衣,测量值精确到 0.1kg。
怎么判断生长曲线是否正常?那么曲线我们绘制出来了,但是只有这样一条曲线,我们也不能判断自己的孩子到底长得怎么样,这时候我们需要参考其他孩子在同样月龄的体重数值来做判断。
目前常见的参考数据库有 WHO(世界卫生组织的简称,下同)和 CDC(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简称,下同),这里我们以 WHO 作为例子讲解。
WHO 在世界范围内选取了 6 个国家八千多个孩子进行跟踪,给出了孩子从出生到五岁的每一天的详细一个体重值,然后按人数的分布,分别以 1%,3%,15%,50%,85%,97%,99% 七个值为分水岭画了七条经典曲线,将孩子的体重数值划分成了 8 个区间。
在使用相关 app 进行绘制时,每次输入体重系统都会自动生成一个百分位点,例如,出生体重为 3.3kg 的男孩,会自动出现 46%,这就意味着,3.3kg 的出生体重,在数据库中超过了 46% 的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