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网上有人发国外橙头地鸫的鸣叫视频,有人品论说,叫得不错,就是没什么特点。我认同他的说发,包括我自己曾经养的橙头地鸫在内,叫起来都"没有什么特点"。我想这位朋友这里说的没有特点可能指的就是这鸟不过是随便叫叫,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学口,更不要说什么标准化了的学口,也就没有什么大名堂。
假设情况是这样的,这只橙头地鸫除了自己本身婉转的变化之外,还学会了一口四喜的腔调,学会了红子的声音,学会了蜡嘴的口哨,麻料的口哨,恐怕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学会上面我说的这些叫口,对橙头地鸫来说从鸣叫能力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同样是口哨,按照某种能说出名字的方法去吹可大不一样。
试想一下一个在没有猫狗鸡燕子,没有轱辘小车,没有麻雀喜鹊的地方长大的人听到13套口的百灵叫会是什么感觉?所以说出叫口的名称对鸟叫的“名堂”的提升至关重要。百灵叫口的名字都是现实中就都有的事物动物,很方便可以叫出来,而另一个叫口“名堂”很多的鸟,红子的叫口,可就都是人为根据相似的情况用汉字起出来的,为什么要用汉字把这些所谓的音都标注出来呢,因为,不标注出来就不好交流,不好推广,不好闹出些“名堂”来了。
再举一个的例子,mockingbird(嘲鸟)是北美一种学口能力极强的鸟,和白腹幽鹛有点类似,但是因为这鸟生在北美,它学的那些鸟叫都听不出是什么鸟在叫,不知道名字,就一片空白,想和别人夸一夸这鸟都只能用“叫口极为丰富”这样苍白的语言,如果能列举出学的鸟叫,那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如果这鸟学的都是大家推崇而努力为止奋斗要押上的鸟叫,又是什么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