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之后的皇帝是谁,道光皇帝后面是哪个皇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3 03:23:12

上图_ 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同治皇帝

然而光绪和同治一样,一直到死都没有后代。所以如果再选择载沣作为皇帝,那么载沣和光绪、同治都是同辈,嗣统的问题就更加难以解决了。因此,按照清朝皇帝的辈分,光绪、同治“载”字辈下是“溥”字,新皇自然要从溥字辈中选。

载沣之子溥仪和光绪皇帝血缘最近,立溥仪为帝,可以较好的解决嗣统问题。也就是慈禧懿旨中所说的:“以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承继穆宗毅皇帝(同治)为嗣,并兼承大行皇帝(光绪)之祧。”

道光之后的皇帝是谁,道光皇帝后面是哪个皇帝(5)

上图_ 慈禧(1835年—1908年)

二、溥仪年幼,便于慈禧掌控

我们都知道在光绪皇帝驾崩后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也去世了。但实际上慈禧的去世是挺突发的,因为在此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慈禧虽然也患病,但一直不是很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慈禧选择立一个年幼的溥仪,其出发点其实是和三十多年前选择立四岁的光绪是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皇帝年幼,才便于她维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才能继续把持朝政。

而载沣早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时候就在军机处“学习行走”,在德国的时候又受到过德国皇室的礼遇,并在出国考察宪政后同时受到当时清廷内多个派系的支持。如果直接立载沣,对于慈禧太后继续掌权肯定是非常不利的。

这一点也可从慈禧病重后的懿旨看出,虽然此时慈禧下懿旨让溥仪的父亲载沣为摄政王,即“嗣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但她还是强调“遇有重大事件,必须请皇太后懿旨者,由摄政王随时面请施行。”也就是说,慈禧太后虽然高估了自己的生命力,但她哪怕到了病危的时候还在惦记着要牢牢的抓住手中的权力,丝毫不敢放松。在这种情况下,立年幼的溥仪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道光之后的皇帝是谁,道光皇帝后面是哪个皇帝(6)

上图_ 爱新觉罗·载沣(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

三、溥仪为帝,载沣为摄政王,既可协调各方利益,又两全其美

在光绪皇帝去世当天,也即将离世的慈禧太后一口气连续颁布了三道懿旨。

第一道是让溥仪继承皇位,即“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入承大统为嗣皇帝。”

第二道是前文提及的让溥仪同时继承、同治光绪二帝。

第三道则是让摄政王载沣监国,即“著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夺施行。”

慈禧太后做出这样的安排实际上既可以协调清廷内部各派系,又可以兼顾“立长”、“立幼”两方面的好处。

道光之后的皇帝是谁,道光皇帝后面是哪个皇帝(7)

上图_ 瀛台 航拍图

协调各方利益是因为早在戊戌变法时期,以光绪皇帝为首的帝党和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斗争激烈。尽管后来变法失败,光绪皇帝被囚禁在瀛台,但朝野上下支持光绪皇帝的势力仍然不可忽视。载沣虽然被朝廷内各派系都看重,但作为光绪皇帝的亲弟弟,他是毫无疑问的帝党,载沣也确实与戊戌政变时后党的重要人物袁世凯、庆亲王奕劻等人关系尤差,他称帝后必然会对部分后党大臣进行翻案打击。这样一来连慈禧太后甚至都得担心自己死后的“声名”问题。

而立溥仪情况则就好了很多。因为载沣的妻子是后党大臣荣禄的女儿,也是溥仪的生母。荣禄曾是袁世凯的顶头上司,对袁有提拔之恩。荣禄还在戊戌时期作为后党的铁杆支柱,打击帝党不遗余力,为慈禧太后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道光之后的皇帝是谁,道光皇帝后面是哪个皇帝(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