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炮有几个师,63军高射炮旅最后的归宿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3 08:06:22

作者: 逍遥侯

来源:建国后军步兵师的发展(2011年版)之十

版权归作者.如侵告删

高炮有几个师,63军高射炮旅最后的归宿(1)

步兵第190师——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4纵队第10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第190师,下辖第568、569、570团,师长陈信忠,政委袁佩爵。该师前身是1937年11月组建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以该分区部队为基础组建冀晋(陈正湘)纵队第3旅。1946年6月,该旅改为晋察冀*军第4纵队10旅。1948年5月,该旅改称华北军区第4纵队10旅。568团的前身是1939年2月以晋察冀军区学兵营为基础,并有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机构大部组建而成的晋察冀军区教导团,主要承担培训干部任务,其最早渊源可追溯至井冈山时期我军第一个军官教导队。569团前身是1943年4月成立的晋察冀军区独立营。570团前身是1938年8月由反正的驻保定、满城伪警防队第3纵队6区队改编的晋察冀军区游击军。1949年4月,随64军进军西北。1950年12月,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改番号为炮兵第570团)。1951年2月,入朝参战,1953年8月回国。同年10月组建坦克自行火炮395团。1955年2月,步兵第190师奉命调出64军建制,进驻旅大并接收苏军第7机械化师的全部重装备,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机械化师。4月15日,该师正式成立,下辖第1、2、3机械化团、坦克第31团(中型坦克团)、第32团(重型坦克团)、第1、2炮兵团和高炮团,师直编有侦察、通信、工兵等9个营,总员额13572人。1961年8月31日,第1机械化师奉命恢复陆军第190师番号并调归沈阳军区第64军建制领导。1985年,该师整编为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下辖第568、569、570团、炮兵团、高炮团、坦克团。1998年,64集团军撤消,190师转隶机械化第39集团军建制,撤消569团,坦克团改称装甲团。2003年,190师缩编改建为机械化步兵第190旅,570团改编为吉林省军区边防第1团。
抗战期间,190师前身部队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深入华北敌后,以袭击、伏击、阻击、破坏交通等手段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神仙山保卫战、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和战略反攻等270余次战役、战斗,歼灭日伪军8300余人。解放战争时期,该师转战冀、晋、热、察、绥、陕、甘、宁等8省,参加了大同、张家口、保南、正太、青沧、保北、清风店、石家庄、察绥、平津及太原、宁夏等29次战役,歼灭国民党军37000余人,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屡建奇功,涌现出大批英模人物和荣誉单位,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据统计,整个64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产生6名特功功臣,全部出自190师,292名大功功臣,190师又占了106名。虽然该师历史并不算很老,但干部队伍强,整体素质高,作风硬朗,长于进攻,战斗力强,历经抗日烽火的熏染和解放战争的锤炼,成长为华北我军的头等主力师之一。朝鲜战场上,在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569团3营与军侦察支队勇猛地向敌后突进,20小时打垮敌人7次阻击,前进120里,占领了通向汉城的交通要道、议政府附近的制高点—道峰山,炸毁了山下公路的铁桥,切断了敌人的退路,随后又在敌围攻下坚持了三天四夜。这一行动打乱了汉城以北敌军的部署,战后该营被志司授予“道峰山营”光荣称号。190师改为第1机械化师,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和无上光荣,该师是我军第一支由机械化步兵、坦克兵、炮兵和高炮等兵种组成的合成战术兵团,是中央军委和沈阳军区的快速机动力量,可以独立遂行战役战斗任务,也可加强给合成战役军团。它的成立,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的陆军又向现代化迈进了重要一步。重归64军建制后,190师始终保持着第1机械化师的优良传统和昂扬斗志,加强学习,不断创新,80年代在激光训练器材改革上取得显著成果。1985年,568团赴京进行激光对抗演习,取得圆满成功,名扬世界。新时期以来,全师认真贯彻执行军委加强训练,实现军事过硬的指示,圆满完成了教育训练、战备值勤、军事演习和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先后多次被总部和军区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和新大纲编修试点单位。近年来,190旅先后完成远程跨区机动、“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演等重大任务,均表现出色,被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军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进单位。
该师部分主官:陈信忠少将(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袁佩爵少将(旅大警备区政治委员)、吴忠少将(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曲竟济少将(北京军区副政委)、栗彬成少将(炮兵技术学院政委)、张怀瑞大校(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旅大警备区司令员)、王庆瑛(64军军长)、刘精松上将(沈阳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院长)、刘书明少将(64集团军军长、辽宁省军区司令员)、闫海鹏少将(吉林省军区政委)、郭为民少将(沈阳军区副参谋长)、王国生上将(兰州军区司令员)、程文华少将(沈阳军区装备部长)。
1955年3月,铁道公安第21师(1950年12月由华东军区、中南军区、铁道兵团各一个团组建)改编为第190师,下辖第568、569、570团、炮兵570团,师长杜国平,政治委员雷钦,归64军建制。1961年1月撤销,以师部机关和步兵568团为基础,组建空军工程学院,569团改为工程兵建筑第129团,570团调给吉林省军区,扩编组建为长白山岳师(即陆军213师),师炮兵570团拨归旅大警备区领导。
该师部分主官:杜国平少将(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雷钦少将(大连市政协副主席)。
步兵第191师——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4纵队第11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第191师,下辖第571、572、573团,师长谢正荣,政治委员陈宜贵。该师部队前身可追至1937年11月成立的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抗战胜利后编为冀晋(赵尔陆)纵队第1旅,1946年3月与晋察冀军区教导师合并,称晋察冀军区教导旅。1946年6月改归张家口卫戍司令部建制,同年11月划归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12月改番号为第11旅。1948年5月随纵队编进华北军区第2兵团。1949年4月,随64军进军西北。1950年12月,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改番号为炮兵第571团)。1951年2月,入朝参战,1953年8月回国,长期驻防丹东。1954年5月,步兵第182师坦克自行火炮387团调归191师改为坦克自行火炮396团,1968年9月调归坦克5师建制。1985年整编后,改番号为陆军第64集团军步兵第191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8年7月191师转隶辽宁省军区,10月缩编为步兵第191旅。2003年全军体制编制后,该旅转隶陆军第40集团军建制。
191师基础较老,571团前身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572团前身为百色起义红7军。部队战斗作风顽强,为华北军区主力师之一,曾参加保北、正太、青沧、清风店、石家庄、察南、平津、太原、兰州等著名战役。先后转战晋、察、冀、绥、热、陕、甘、宁八省,历经21个主要战役,大小战斗200余次。在解放华北、西北大地区战斗中,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共毙伤俘敌35059人。涌现了荣获“军政全胜”、“攻必克守必成”称号的572团和荣获“大进军巩固部队功团”的573团两个功臣团、一个功臣营,以及571团1连、3连、572团6连、573团5连4个大功连等共计285个立功单位。1950年,191师参加了修复天(水)宝(鸡)铁路工程,随即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参加第五次战役、秋季防御反击和长期防御等,歼敌近9000名,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物资。涌现出各种英雄个人功臣4000多名、集体立功单位230多个。在1951年11月反击马良山战斗中,191师与配属的炮兵、坦克、高炮、工兵等部队密切协同,以3个营1个连的兵力经过4小时激战,攻占并巩固了马良山要点,全歼设防严密的英军苏格兰皇家边防团1个营,共毙伤俘敌1740余人。而在以往的战斗中,一两个师的志愿军还常常攻不破只有临时*工事的营级单位的美英军。马良山反击战的胜利,被誉为“联合兵种协同作战的成功范例”而载入史册,标志着我军的作战水平已经迈入初级现代化战争阶段。1991年5月,191师炮兵团指挥连指导员张子祥被中央军委授予“学雷锋模范”荣誉称号,为新时期我军著名英模。
该师部分主官:谢正荣少将(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陈宜贵少将(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王海廷少将(旅大警备区政委、民航总局政委)、郭玉峰少将(中央组织部部长)、王从周大校(旅大警备区政委)、马瑛大校(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胡金波(64军政委)、于景常少将(黑龙江省军区政委)。
步兵第192师——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4纵队第12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第192师,下辖第574、575、576团,师长马卫华,政治委员王海廷。该师前身是1946年3月成立的冀晋军区独立第2旅,1947年1月调入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改为第12旅。1948年5月随纵队编进华北军区第2兵团。曾参加保北、正太、青沧、清风店、石家庄、察南、平津、太原、兰州等著名战役,表现较好,特别是在平津战役中,在新保安顽强阻击,将敌王牌35军东撤退路死死掐断,为全歼该敌做出重要贡献。1949年4月,随64军进军西北。1950年12月,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改番号为炮兵第572团)。1951年2月随64军入朝参战,1953年8月回国。1954年5月组建坦克自行火炮第397团,1968年9月调归坦克4师建制。1985年整编后,192师改番号为陆军第64集团军步兵第192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87年,师侦察连编为沈阳军区侦察第15大队第4连,赴云南老山参加对越防御侦察作战,英勇顽强、敢打善战,1989年2月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荣誉称号。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该师转隶辽宁省军区,并与本溪陆军预备役步兵师、阜新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合并改编为辽宁陆军预备役步兵第192师,目前是全军预备役重点建设部队。
该师部分主官:马卫华少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海廷少将(中国民航总局政委)、何友发少将(吉林省军区司令员)、向经源少将(64集团军军长、辽宁省军区司令员)、罗有礼中将(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曾任192师副师长)。
步兵第193师——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8纵队第22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第193师,下辖第577团、578团、579团,师长郑三生,政治委员史进前。该师前身是著名的红1师,抗战期间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1937年10月扩编为独立第1师。1937年11月,改为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抗战期间,1分区最初的3个红军团先后调出,最终造成了193师为红军师,下属却没有红军团,这是我军序列中保留至今的几个“红军师”中的特例。抗战胜利后,以1分区机关大部和所属3个团组建冀察(郭天民)纵队第6旅,1946年3月晋察冀军区整编,6旅改为第2纵队第4旅。1948年11月,4旅调入新组建的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8纵队,改为第22旅。1949年4月,该师随军调归第一*军建制,进军大西北。1950年12月,组建师炮兵团(后曾用炮兵第573团番号)。1953年11月组建师属坦克自行火炮398团(1968年9月调归坦克7师建制)。1985年整编后,改番号为陆军第65集团军步兵第193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下辖步兵第577、578、579团、炮兵团、坦克团(以坦克第6师22团团部及1营、守备第1、第4师坦克营组建)和高炮团(以军高炮团与193师高炮营合编而成)。1998年8月体制编制调整,578团撤销,坦克团改称装甲团。2010年以来,该师加快换装步伐,将成为北京军区第3个机械化步兵师。
193师基础较老,战斗力强,为华北军区头等主力师。193师及前身部队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突破四道封锁线、两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巧战直罗镇、激战山城堡等著名战役战斗中,不畏强敌,打出了威名。抗战期间,首战腰站,保障了平型关大捷。黄土岭歼灭战,击毙日军中将旅团长阿部规秀,举世震惊。百团大战中,救助日本孤儿,谱写人道主义赞歌。反扫荡中血战狼牙山,五壮士光耀千秋。在解放战争中,曾参加保卫张家口、绥远、正太、大清河北、清风店、石家庄、保北,进军察南、热西,转战冀东、平绥路,鏖战平津、太原,解放大西北等战役战斗,歼敌38990人,华北人民赠予“威震华北”大旗。577团、579团在1947年10月的清风店战役中表现突出,双双荣记集体大功。1951年2月193师随65军入朝参战,参加第五次战役、涟川阻击战、开城保卫战,被誉为“英雄的开城保卫者”,共计毙伤俘8960人(其中俘虏86人)。1953年10月回国。1981年参加北京军区在张家口地区组织实施震惊中外的现代战争条件下代号为 “八○二”大演习。在1981年,579团两个连与驻地万全县旧夭子大队开展军民共建文明村活动,开创了我军群众工作军民共建的先例。1984年10月1日以579、578团为主体组建两个302反坦克导弹方队参加国庆35周年阅兵。1999年以来,该师连续8年入选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创造空前记录。2008年,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的6项表演和保障任务。国庆60周年盛典上,该师组建的步兵方队以铿锵有力的步伐,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展现了“红一师”官兵良好的精神风貌。另外在落实军事训练教学责任制、深化士官制度改革试点、组建维和工兵大队赴利比里亚执行国际维和、参加“和平使命--2010”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军演等多项重大任务中表现出色,受到了总部、军区首长的好评。在近80年征程中,193师涌现出了“大渡河十七勇士”、“狼牙山五壮士”、“全国战斗英雄”吕顺保、黄树英、马万新、周世森等无数英雄战士。579团1连为“魏成科英雄连”。师通信连1952年12月被志愿军政治部授予“二级爱民模范连”。1980年7月北京军区授予193师修理所“技术革新先进修理所”称号。1982年5月北京军区授予师导弹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兵”。1998年3月,北京军区授予577团5连“抗震救灾先锋连”。1997年6月,578团3连(现师装甲团装步营3连)被中央军委授予“基层建设模范连”荣誉称号,是新时期全军著名先进连队。
该师部分主官:郑三生少将(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史进前少将(总政治部副主任)、杨森少将(65军军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贺明少将(总参谋部防化学兵部政委、贵州省军区政委)、张珍少将(山西省军区、内蒙古军区政委、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李文华中将(北京卫戍区政委、北京军区副政委)、刘福连中将(北京军区政委)、史鲁泽少将(27集团军参谋长、河北省军区司令员)。
步兵第194师——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8纵队第23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第194师,下辖第580、581、582团,师长赵文进,政治委员袁耐冬。该师前身是1944年11月组建的晋察冀军区冀热辽军区第15军分区。1948年1月,以15分区机关及所属警备第1、5团和冀东独立团为基础,组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5师。1948年5月,该师调归新成立的华北军区建制。8月,该师改称华北军区第2兵团独立第1旅。1948年11月,独1旅调入新组建的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8纵队,改为第23旅。194师团以上干部多为红军干部,营连以下干部都经过抗战洗礼,基层士兵都是冀东子弟兵、翻身农民,部队纯洁,进步迅速,敢于刺刀见红,580团、582团曾被荣记集体大功。该师在1948年配合东北作战的“牵牛战役“诸战斗中表现优秀,逐步锻炼成英勇善战的劲旅。后参加平津、太原、解放大西北等战役战斗。1949年4月,该师随军调归第一*军建制。1950年12月,组建师炮兵团(后曾用炮兵第574团番号)。1951年2月至1953年10月,194师随65军入朝参战,歼敌9482人,涌现出“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1981年参加北京军区在张家口地区组织实施震惊中外的现代战争条件下代号为 “八0二”大演习。1985年整编后,改番号为陆军第65集团军步兵第194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下辖第580、581、582团、炮兵团。1998年8月体制编制调整,194师缩编为步兵第194旅。2003年该旅撤消番号。
该师部分主官:赵文进少将(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袁耐冬(广东省政府水上公安局局长)、陈亚夫少将(总参谋部三部副政治委员)、潘永堤大校(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副兵团职顾问)、杨惠川中将(曾任北京卫戍区政委、北京军区副政委)、臧文清中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孙堂少将(28、24集团军政委、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步兵第195师——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8纵队第24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第195师,下辖第583、584、585团,师长阮平,政治委员杨银声。该师前身是1948年9月以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46、40、20团为基础合编组建的华北军区第2兵团独立第2旅,1948年11月,独2旅调入新组建的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8纵队,改为第24旅。后参加平津、太原、解放大西北等战役战斗。1949年4月,该师随军调归第一*军建制。1950年12月,组建师炮兵团(后曾用炮兵第575团番号)。1951年2月,195师随65军入朝参战。1953年10月回国。1960年10月该师(不含师炮兵575团及师炮司机关)拨归工程兵建制,改建为工程兵第102工区指挥部,仍下辖第583、584、585团。1961年6月,102工区指挥部改番号为工程兵建筑第52师,原属3个团依次改称工程兵建筑第108、110、118团。1985年全军整编,以该师为基础组建总参工程兵工兵第41旅,多次参加赴外维和工程任务。工程兵建筑108团(原583团),后为工兵第16团,1982年时归65军代管,1985年整编后正式改为陆军第65集团军工兵团。
该师部分主官:阮平大校(63军副军长)、杨银声少将(炮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武宏大校(工程兵副司令员)。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195师成立于l969年10月,北京军区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将工程兵第4工区改编为陆军第195师,下辖第583、584、585团、炮兵团,师长陈朝,政委高秉哲,隶属陆军第65军建制。1985年全军整编时撤消番号和建制,以该师师部及部分分队、65军坦克团、守备3师坦克营合编组建陆军第65集团军坦克旅。1998年坦克旅改称装甲旅,2003年体制编制调整,陆军第65集团军装甲旅撤消。
步兵第196师——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3兵团第1纵队第1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第196师,下辖第586、597、588团,师长曾美,政治委员丁莱夫。该师前身是1946年8月在山西五台县东治镇成立的冀晋军区独立第1旅,1947年8月,独立1旅编入冀晋兵团(又称冀晋纵队)。同年11月,该旅改为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即北岳纵队)第1旅。1948年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1纵队第1旅,8月随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该师586团前身是著名的晋察冀军区19团,曾被授予“势如破竹的十九团”称号。1950年10月,196师随66军入朝参战。1951年3月回国。同年8月,在全军第一个进行正规化改编,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番号为炮兵第576团),装甲兵独立坦克第4团改隶196师为坦克自行火炮401团(1968年9月转隶坦克第6师)。1952年6月,196师在全军第一个进行苏式武器改装。以后又第一个进行国产武器改装。1955年起,196师担负对外开放任务,是我军第一支对外开放部队。1961年1月被军委确定为全国首批十大战备值班师之一。1985年全军整编,66军撤消番号,196师划归天津警备区,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8年9月,196师缩编为摩步第196旅,1999年9月调归陆军第24集团军建制。2003年体制编制调整,陆军第24集团军撤消番号,摩步196旅转隶第65集团军。
196师基础较好,战斗力强,为66军(1纵)的主力师。解放战争中,参加了66军的十次主要作战,屡建战功。1948年1月保北战役中,重创敌王牌35军军部,击毙敌参谋长,逼迫中将军长鲁英麟自*,在军史上写下辉煌。建国后连续5年参加国庆受阅,1985年整编前,一直是陆军甲种师。该师扼守津门,深受重视,武器装备的改装、换装特别予以优先,更因“开放第一师”而享誉世界。1955年9月,196师正式被中央军委批准确定为我军首支对外开放部队,赋予其向全世界展示新中国武装力量的重任。50多年来,这支部队先后接待了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近2000批53000人次,成为我军接待外宾最多的“窗口”部队。官兵们精彩的军事表演,被50多个国家拍成电影或电视片,在他国放映,为树立中国军队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做出了突出贡献。1962年6月,196师入闽参加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六十年代196师在正规化建设、军事素质、训练水平上可称第一流,为全军陆军师样板。1986年9月,该师侦察连编为北京军区第11侦察大队第4连,赴云南老山参加对越防御侦察作战,表现突出,1987年12月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荣誉称号。进入九十年代以来,196师按照切近实战的指导思想,先后对十几项迎外课目进行了更新。取消了500人方队刺*操,硬气功表演转变为乡村、居民区反恐训练,繁多的步枪射击则演变为自动步枪、轻、重机枪、火箭筒、迫击炮、82无座力炮、100毫米滑膛炮等多种兵器分解射击。1996年5月,总参谋部向全军通报表彰了196师的迎外工作,对他们40多年来为中国军队饮誉世界立下的丰功伟绩给予了历史性的评价。
该师部分主官:曾美少将(河北省军区政委)、丁莱夫少将(总参通信部顾问)、袁捷大校(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步兵第197师——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3兵团第1纵队第2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第197师,下辖第589、590、591团,师长成少甫,政治委员钟炳昌。该师前身是1947年8月以冀晋军区第1、第3军分区部队为基础重建的冀晋军区独立第2旅,归冀晋纵队(又称冀晋兵团)建制。1947年11月,改称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第2旅,归北岳军区领导。1948年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1纵队第2旅,1948年8月随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解放战争中,197师参加了护秋、石家庄、察南、绥东、第二次保北、平津、太原等战役,成长迅速,表现突出。特别是在太原战役时,197师589团率先登城,荣获20兵团授予的“登城先锋团”光荣称号。该团1营和1连分别荣获军授予的“太原登城先锋营”、“太原登城首功连”锦旗。1950年10月,197师随66军入朝参战。1951年3月回国。同年8月,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番号为炮兵第577团)和师战车团(后改称坦克自行火炮402团,后改为陆军79师坦克团)。1957年1月,197师与24军74师对调建制。1969年10月,197师恢复原建制隶属。1985年8月,197师撤消番号,整编为北京军区守备第5旅,由陆军第24集团军领导。1992年,守备第5旅撤消番号。
该师部分主官:成少甫少将(济南军区副司令员)、钟炳昌少将(中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组长)、姚宝钱(陆军第24军军长)。
朱卿云(曾任197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南京军事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会主任,总政治部国防科学工作部副部长,国防科委政治部主任,中共核试验区委员会秘书长,核试验区政治部主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副政治委员,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56年11月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1962年8月晋升为大校军衔。)
步兵第198师——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3兵团第1纵队第3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第198师,下辖第592、593、594团,师长张开荆,政治委员黄连秋。该师前身是1946年6月以晋察冀军区冀察(郭天民)纵队第6旅第18团和冀察军区第11军分区独立团组建的冀察军区独立第4旅,1946年11月改称察哈尔军区独立第4旅,1947年11月,编入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为第3旅,归北岳军区领导。1948年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1纵队第3旅,1948年8月随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该旅编进1纵前活跃在长城内外,频繁出击,屡建战功。参加了护秋、石家庄、察南、绥东、第二次保北、平津、太原等战役。1950年10月,198师随66军入朝参战。1951年3月回国。同年8月,组建师炮兵团(1963年改番号为炮兵第578团)和师战车团(后改称坦克自行火炮403团)。1961年5月,198师机关(欠炮司)和卫生营、通信营内勤通信连调归海军,改为舰艇研究院,后沿革为海军工程学院。593团调给内蒙古军区,后为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同年8月,198师坦克自行火炮第403团调归74师建制(现发展为14集团军装甲旅)。10月,592团改建为北京军区防化学兵第9团,594团改建为北京军区工程兵第5团,炮兵第578团编为陆军第66军直属炮兵第173团。
该师部分主官:张开荆少将(沈阳军区副参谋长)、黄连秋少将(华北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宋玉琳少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198师成立于l969年11月,北京军区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将工程兵第5工区改编为陆军第198师,师长丁春伙,政治委员张凡平。隶属陆军第66军建制。5工区于1964年12月由66军负责组建,下辖工程兵建筑第159、160、161、162团。198师组建时,159团大部编为592团,160团大部编为593团,159团4个连和160团1个营合编为594团,师炮兵团、高炮营由军直和各师抽调炮兵建制单位进行组建。161团仍为工建团,162团调归65军,改为北京军区守备第1团。1981年10月,198师领受引滦入津工程重任。经过艰苦奋战,于1983年5月胜利完成任务,比国务院计划工期提前了两年。中央军委颁发嘉奖令,中央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写下该师历史最辉煌的篇章。1985年全军整编时,198师被撤消番号和建制。
该师部分主官:丁春伙(66军副军长)、张凡平(66军政治部主任)、大校雷宜之(海军政治学校副政委)。
步兵第199师——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3兵团第2纵队第5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第199师,下辖第595、596、597团,师长李水清,政治委员李布德。该师前身与1938年初组建的邓华支队有一定渊源,但无建制沿革。邓支队是以晋察冀军区1分区兼第1支队(即红1师沿革)第3大队为基础并从分区机关抽调部分军政干部组建而成。1938年5月,邓支队与宋支队合编时,原邓支队机关改为11支队机关。八路军4纵因分两路挺进冀东,客观造成了纵队有首长,无机关。冀热察挺进军领导机关也是后来新组建的。取消支队番号后,邓华带领11支队部原班人马及第6团(后为63军566团)开赴雁北,组建晋察冀军区5分区。该分区在1941年4月撤消,即邓华带走的所谓“红一师”另一半沿续到此结束。一年后,冀热察挺进军撤消,以其领导机关和直属队分散补充给了平西、平北、冀东3个军分区。199师前身建制当以1942年2月平西11分区的建立为起点。1945年10月,11分区改编为冀察(郭天民)纵队第7旅。1946年6月,7旅改为晋察冀*军第2纵队第5旅。1948年5月,随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2兵团。8月又随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1950年10月,在天津塘沽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番号为炮兵第579团)。1951年6月,199师随军入朝参战,1954年9月回国驻防山东,组建师属坦克自行火炮199团(1969年改为济南军区独立坦克3团)。1969年10月随67军编入统帅部战略预备队,同时编为济南军区战役预备队。1986年6月,该师正式改编为陆军第67集团军步兵第199师,原67军坦克团、高射炮兵团转隶该师建制,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担负济南军区战备值班部队。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后,199师转隶陆军第26集团军,下辖步兵第595团(大功团)、596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原597团改建为济南陆军预备役高炮团。2003年该师缩编为摩步第199旅。
199师整体基础好,干部素质高,战斗力很强,战史上有过大胜利,也有过大挫折。抗战时期,开辟和坚持了平西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转战华北战场,先后参加了渡口堡追歼战,怀来、保北阻击战,正太、青沧、察南战役,四打徐水,进军绥远,解放包头、张家口,围困北平,进军太原,攻克要塞卧虎山等战役战斗194次,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10月1日,199师参加开国大典阅兵,被称为“开国阅兵第一师”。在朝鲜战场上,199师先后参加了金城秋季防御战役和夏季反击战及大小数百次战斗,歼敌18109人,涌现出荣立一等功的595团9连、596团2连、597团4连以及特等功臣李家发、一等功臣张福荣和李文学等一大批英雄单位和个人,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1985年3月至1986年6月,199师奉命参加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歼敌5900余人,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1993年3月,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为该师题词:“铁流雄师,所向披靡”。1999年以来,部队先后3次被四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该师部分主官:李水清少将(第二炮兵司令员)、李布德少将(山西省军区政委)、陈继德(曾任副总参谋长)、齐威大校(陆军第67军军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孔瑞云少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内长山要塞区司令员)、陈英华(陆军第67军军长、济南陆军学校校长)、李万恒(陆军第67军军长)、李广生少将(陆军第67集团军政委)、冯育军少将(26集团军军长、济南军区装备部部长)、杨玉文少将(20集团军政委)。
步兵第200师——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3兵团第2纵队第6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第200师,下辖第598、599、600团,师长盛治华,政治委员钟华农。该师前身是1946年6月以晋察冀*军第3纵队(原冀中纵队)11旅旅部、旅直属队及所属的33团、冀中6分区72团、7分区79团合编而成的冀中军区独立第8旅。1947年1月调入晋察冀*军第2纵队改称第6旅。1948年5月,随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2兵团。8月又随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解放战争中,200师基础老,战斗作风勇猛,是恢复冀中解放区的主力,598团前身是吕正操团一部,战力强悍,1946年7月到12月作战中,十战十捷,威震冀中,被授予“战斗模范团”光荣称号。后又在青沧、清风店战役中表现突出,两次荣立集体大功,为晋察冀著名的双大功团。该师还参加了石家庄、察南、平津、太原等著名战役,表现均佳。1951年6月,200师组建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番号为炮兵第580团),随67军入朝参战,在金城地区担负作战和防御等任务,共毙伤敌24124人,俘虏敌915人,1954年9月回国驻防山东。1962年12月,步兵第125师坦克自行火炮330团调入步兵第200师。1967年7月调归坦克8师建制。1985年7月,200师组织第598团赴滇增援,参加对越轮战,全团歼敌1264人,其中毙敌606人。全军整编时,该师撤消步兵第600团,调入原201师602团,改番号为陆军第67集团军步兵第200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89年598团执行特种警备团编制。90年代,602团改为济南军区特种大队。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67集团军撤消,200师缩编为步兵第200旅,转隶陆军第26集团军。2003年该旅被撤消番号和建制。
该师部分主官:盛治华少将(第二炮兵副司令员)、钟华农(67军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金泉(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陈新华(67军军长、青岛警备区司令员)、张志坚上将(成都军区政委)、粟戎生中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秉德少将(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山东省军区政委)。
第201师至第250师
步兵第201师——1949年8月,独立步兵第210师编入20兵团67军序列,改番号为陆军第201师,所属第628、629、630团依次改称第601、602、603团,师长彭寿生,政治委员何兰阶。1949年4月,华北军区命令,以冀东军区机关及其直属队编成华北军区独立步兵第210师机关及直属队;以唐山警备1团为基础与14分区独立14团合编为628团;以秦皇岛警备团(原13分区警备团)为基础与12分区独立2团合编为629团;以14分区独立13团为基础与唐山警备2团合编为630团。1951年6月,201师组建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番号为炮兵第581团),随67军入朝参战,先后参加了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秋季反击作战和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等战役。1954年9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1师番号。1968年12月与68军204师对调建制,201师归68军建制。1970年4月归建67军。1985年9月撤消第201师番号和建制,602团保留并转隶200师。
该师部分主官:彭寿生少将(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何兰阶(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党组副*)、马辉少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北省军区司令员)、韩庄少将(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广州军区炮兵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部顾问。1982年l1月副兵团职离休)、齐威大校(67军军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吴玉谦中将(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步兵第202师——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6纵队第16旅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第202师,下辖第604、605、606团,师长廖鼎祥,政治委员李斌。该师前身是1946年7月组建的冀中军区独立第7旅,1947年11月改称为晋察冀*军第6纵队16旅。1948年5月,16旅随纵队划归华北军区第2兵团序列。同年8月,又随纵队划归第3兵团建制。,解放战争中,16旅先后参加了保西北、察南、保北、平津、太原战役。1951年3月,202师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番号为炮兵第582团)。同年6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2师,随军入朝参战。1954年8月组建师属坦克自行火炮202团(1967年6月改为济南军区独立坦克第4团)。1955年3月该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2师番号,1963年1月担任全国机动作战值班部队任务。1976年5月由江苏徐州地区移防吉林省吉林市,1985年9月撤消202师番号,原202师与沈阳军区守备12师合编为守备12师,1991年5月缩编为守备12旅,1992年撤消番号。
该师部分主官:廖鼎祥少将(炮兵副司令员)、黄在渔少将(68军军长、赤峰守备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参谋长)、田波(68军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央军委纪委专职委员、常委)、马国文中将(广州军区副政委)。
步兵第203师——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6纵队17旅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203师,下辖第607、608、609团,师长杨栋梁,政治委员李志远。该师前身是1947年8月冀中军区组建第二个独立第8旅,分别抽调冀中军区11分区82团、9分区80团、11分区73团组建。1947年11月改称为晋察冀*军第6纵队17旅。1948年5月,17旅随纵队划归华北军区第2兵团序列。同年8月,又随纵队划归第3兵团建制。1951年3月,203师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番号为炮兵第583团)。同年6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3师,随军入朝参战。1955年3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3师番号。1963年3月步兵第126师坦克自行火炮331团调入步兵第203师(1967年10调归坦克2师建制)。1969年12月608团调给新组建的26军78师为233团,另重建608团。1976年5月由江苏徐州地区移防吉林省蛟河县。1985年百万大裁军,因68军在沈阳军区内历史最短,按照留老去新的原则,撤消了该军番号,将军部同赤峰守备区合并,原属3个陆军师也分别与3个守备师合编。其中203师移防林西,与守备4师合编。90年代初期,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中苏边境对峙的缓和,守备4师先缩编为旅,不久便与赤峰守备区一起被撤消了番号和建制。除保留个别连队外,如参加过奇袭白虎团的特功4连(现保留在武警355团),其余均撤消。
203师诞生于解放战争中期,由地方武装升级,属于冀中军区组建的第三批*旅,虽然没有一点红军底子,但基础好,老干部多,党员多,质量高。青年战士居多数,部队比较活跃。1948年9月,杨成武在《关于第3兵团组成情况向*的报告》中,对6纵17旅(即203师)评价为:“第17旅组成才1年,在1年过程中进步还较快,技术进步较为显著。3个团均系独立营编成,以第50团较强,第51团较弱,均有朝气、虚心学习、爱钻研。主要弱点是不够正规严格、纪律性差,全歼思想贯彻不够,不敢打大仗打硬仗,顽强的战斗作风差,有些工作不够踏实。”203师在解放战争中虽然战历不算长,但战果突出,转战于晋、察、冀、绥四省,行程万余里,先后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元氏、保西北、察南绥东、保北、绥远、张家口、太原等重大战役战斗,歼敌1万余人,俘获敌第3军中将军长罗历戎和第105军中将军长袁庆荣,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战斗任务。1948年7月,在定兴攻坚战中,17旅率先破城,50团1营被纵队授予“先锋营”称号。在朝鲜战场上,203师以伤亡8958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2万余人的战果。尤其是金城战役中609团穿插营(该团2营)与607团侦察排付排长杨育才率领的一个化装成伪军的侦察班,一举打掉南朝鲜军首都师1团(白虎团)团部,名扬天下。609团直木洞以南地区进攻战斗被评为抗美援朝战争中步兵团八大经典战例之一,并被拍成红色经典电影《打击侵略者》、京剧及电影《奇袭白虎团》。1964年6月,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陆军第203师607团特务连有线1班战士王永才(烈士)为“模范战士”荣誉称号,命名其生前所在班为“王永才班 ”,这是整个68军在和平建设时期获得的由我军统帅部颁发的最高奖励。
该师部分主官:杨栋梁大校(江西省委*、济南军区装甲兵顾问)、李致远少将(河北省军区副政委)。
步兵第204师——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6纵队第18旅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第204师,下辖第610、611、612团,师长罗文坊,政治委员严庆堤。该师前身是1947年11月组建的晋察冀*军第6纵队第18旅,以冀晋军区1分区独立13团、察哈尔军区6分区独立1团、冀晋军区4分区独立团合编组成,先后参加了察南、保北、平津、太原战役,解放战争中歼敌1万余人。1948年5月,18旅随纵队划归华北军区第2兵团序列。同年8月,又随纵队划归第3兵团建制。1951年3月,204师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番号为炮兵第584团)。同年6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4师,随军入朝参战。朝鲜战场上204师在文登里挫败敌“坦克劈入战”,创造了我军史上打坦克范例。金城战役中,204师又俘虏南朝鲜军首都师副师长朴益淳,这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活捉的南朝鲜军级别最高的军官。该师在整个战争中毙伤俘敌军近2万人。1955年3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4师番号,1960年6月改称陆军第204师。1968年12月与67军201师对调建制,204师归67军建制。1970年4月归建68军,1976年5月由江苏徐州地区移防吉林省延吉地区,1985年9月撤消204师番号,原204师与沈阳军区守备6师合编为守备6师,1991年5月缩编为守备6旅,1992年撤消番号。
该师部分主官:罗文坊少将(国家水电部副部长)、严庆堤少将(工程兵副政委)、曹玉清少将(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范保顺少将(67军副政委,副兵团职离休)、董宜胜中将(总后勤部副政委、中央军委纪委副*)。
步兵第205师——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7纵队19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第205师,下辖第613、614、615团,师长杜文达,政治委员谢继友。该师前身是1947年7月重新组建冀中军区独立第9旅,11月改称晋察冀军区第7纵队19旅,参加了察南绥东战役,保定外围作战,破击平保段(今北京至保定)铁路,攻克霸县,雄县、板家窝等城镇。护麦作战和保北战役、护秋作战和阻击国民党军偷袭石家庄,以及解放保定作战和平津战役。1949年3月69军撤消番号,205师师部改为独立步兵第205师师部,师长周彪,政治委员帅荣。所属部队由原206师全部与原207师一部改编。1950年9月华北军区直辖独立第205师部改编为华北军区防空司令部,该师第614团改编为华北军区防空司令部探照灯团,第613、第615团分别调归华北军区战车第1旅和京津卫戍区防空司令部建制。
该师部分主官:杜文达少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谢继友大校(沈阳军区空军干部部部长)、周彪中将(空军高射炮兵指挥部司令员)、帅荣少将(65军政委)。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205师是1969年12月北京军区陆军第69军28师改称为陆军第205师,以后发展见步兵第28师。
步兵第206师——1949年1月由华北军区第7纵队20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第206师,下辖第616、617、618团,师长刘秉彦,政治委员马泽迎。该师前身是1947年11月由冀中军区10分区75、76团及9分区81团合编为晋察冀军区第7纵队20旅,参加了察南绥东战役,保定外围作战,破击平保段(今北京至保定)铁路,攻克霸县,雄县、板家窝等城镇。护麦作战和保北战役、护秋作战和阻击国民党军偷袭石家庄以及解放保定作战和平津战役。1949年3月69军撤消番号,原206师师部改为独立步兵第206师师部,师长肖思明(后杜文达),政治委员漆远渥(后马泽迎)。所属部队由原205师全部与原207师一部改编。1950年12月以独立步兵第206师师部组建空5师师部,该师所属部队分别调归第66、67、68军。
该师部分主官:刘秉彦少将(河北省委*)、马泽迎少将(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肖思明少将(武汉军区政委)、杜文达少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漆远渥少将(空军后勤部部长)。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206师是1969年10月由北京军区第6工区组建的北京军区陆军第69军206师。1964年10月,北京军区命令,在保定以陆军69军军直和第28、107师抽调部分单位、人员组建军区工程兵第6工区,下辖工程兵建筑第163(后调给63军)、164、165、166团,由陆军69军领导。6工区组建后在保定、石家庄地区担任国防施工任务。1967年2月,6工区改归陆军第38军领导。1968年1月,工区机关从保定移防石家庄。1969年10月,北京军区命令,6工区改编为陆军第206师,执行甲种师编制,归陆军69军建制。工区所辖工程兵建筑第164、165、166团,依次改编为步兵第616、617、618团,并组建师炮兵团。11月,206师移防内蒙古黄旗海、岱海地区。1985年7月,206师撤消番号和建制。
该师部分主官:李来柱上将(北京军区司令员)、息中朝中将(武警部队副司令员)。
步兵第207师——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7纵队21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第207师,下辖第619、620、621团,师长黎光,政治委员邓可运。该师前身是1947年11月由冀中军区11分区72、73团及8分区64团合编组成的晋察冀军区第7纵队21旅,参加过破击平保段铁路,攻克霸县、雄县、板家窝等城镇作战,以及护麦作战和保北战役、护秋作战和阻击国民党军偷袭石家庄、解放保定和平津战役。1949年3月。69军207师撤消番号,所属部队分别编入独立步兵第205、206师。
该师部分主官:黎光少将(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邓可运少将(海军旅顺基地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207师是1949年3月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60师改称步兵第207师,师长吴烈,政治委员邹衍。该师前身是1948年2月组建的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8师,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0师,以后发展见步兵第160师。
该师部分主官:吴烈少将(北京军区副政委兼北京卫戍区政委)、邹衍少将(沈阳军区副政委)。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三个207师是1949年9月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0军缩编为华北军区独立步兵第207师,师长高厚良,政治委员张希才。70军军部缩编为独立步兵第207师师部。12月独立步兵第207师撤消番号,师机关与原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部合编为华北军区炮兵司令部。
该师部分主官:高厚良少将(空军政委)、张希才少将(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四个207师是1969年12月北京军区陆军第69军第107师改称陆军第207师,以后发展见步兵第107师。
步兵第208师——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5师改为平津卫戍司令部独立步兵第208师,下辖第622、623、624团,师长陈金钰,代政治委员苏启胜。该师前身是1948年4月由安东军区所属部队组建的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3师,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5师。1950年11月组建空军第2师,空2师师部为华北独立208师师部一部,624团团部改为空2师14团(1951年1月改称空2师6团),12月以独立208师师部一部及622、623团团部在吉林市组建空9师,1955年9月25日空9师师部及26、27团调归海军航空兵建制,后改番号为海航6师。
该师部分主官:陈金钰少将(北京军区副参谋长)、苏启胜少将(海军政治部副主任)。
步兵第209师——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14纵队41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0军209师,下辖第625、626、627团,师长曹玉清,政治委员丁先国。该师前身是1948年2月由冀南军区独立第6、7、8团合编组成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4纵队第41旅。5月,随纵队归华北军区1兵团建制,7月,随纵队归华北军区直接领导。1949年9月209师师部撤消,所属部队与210师部队合编为华北军区独立步兵第207师。
该师部分主官:曹玉清少将(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丁先国少将(总后勤部副部长兼重庆办事处主任)。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209师是1949年4月以察哈尔军区地方部队组建的华北军区独立步兵第209师,师长詹大南,政治委员邓可运。该师以察哈尔军区警备2团、独立7团合编为625团,以察哈尔军区警备1团、独立13团合编为626团,以察哈尔军区警备3、4团合并为627团。1950年10月改编为空军驱逐第3旅,后改称空军第3师。
该师部分主官:詹大南少将(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邓可运少将(海军旅顺基地副政委)。
步兵第210师——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14纵队42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0军210师,下辖第628、629、630团,师长黄光霞,政治委员张希才。该师前身是1948年2月由冀南军区独立第4、5、9团合编组成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4纵队第42旅。5月,随纵队归华北军区1兵团建制,7月,随纵队归华北军区直接领导。1949年9月210师师部撤消,所属部队与209师部队合编为华北军区独立步兵第207师。
该师部分主官:黄光霞少将(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张希才(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210师组建于1949年4月,华北军区命令,以冀东军区机关及其直属队编成华北军区独立步兵第210师机关及直属队,以唐山警备1团与14分区独立14团合编为628团,以秦皇岛警备团与12分区独立2团合编为629团,以唐山警备2团与14分区独立13团合编为630团,师长彭寿生,政治委员何兰阶。1949年8月独立步兵第210师编入20兵团67军序列,改番号为步兵第201师。
该师部分主官:彭寿生少将(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何兰阶(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党组副*)。
步兵第211师——1949年7月,以贺胜桥、金口起义的国民党军张轸部第19兵团127军309师、128军312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军第211师,下辖第631、632、633团,师长涂建堂,政治委员冷裕光。1950年9月,与黄冈军分区合编为黄冈军分区兼211师。1951年12月撤销211师番号,631团隶属黄冈军分区,632团隶属郧阳军分区。
该师部分主官:涂建堂(起义将领,湖北省政协常委)、冷裕光(中共湖北省委党校第一副校长)。
步兵第212师——1949年7月,以贺胜桥、金口起义的国民党军张轸部第19兵团128军313、314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军第212师,下辖第634、635、636团,师长鲍汝澧,政治委员杨劲。1950年9月,与大冶军分区合编为大冶军分区兼212师。1951年12月撤销212师番号,各团隶属大冶军分区。1952年6月,大冶军分区撤销,634团划归孝感军分区,635团改为海军西营快艇大队兼基地机构。1952年10月,634团补入中国人民志愿军。
该师部分主官:鲍汝澧(起义将领,湖北省参事室参事)、杨劲(空军航空工程部副部长)。
步兵第213师——1961年2月,沈阳军区以陆军第64军190师570团、师轮训队、师通信营和吉林省军区的3个独立连为基础组建长白山岳师,番号称陆军第213师,下辖第637、638、639团,归吉林省军区建制。1964年12月,改编为吉林省军区独立师。1966年7月21日,改称吉林省军区独立第1师。1976年2月,又改称为吉林省军区独立师。1980年12月,改编为沈阳军区守备第10师。1981年12月改归陆军第68军领导指挥,1985年改归陆军第16集团军领导指挥,1992年撤销。
步兵第214师——1949年11月,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第1军第1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军第214师,下辖第640、641、642团,师长曾京,政治委员蓝庭辉。该师前身为1949年8月在湖南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陈明仁部第1兵团100军197师。1951年11月,第52军番号撤销,214师归第21兵团直辖。1952年3月,第21兵团兵团部改组为中南军区荆江分洪工程司令部,第214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工程第9师。后进军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战争期间划归铁道兵团,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9师。部队回国后先后参加了黑龙江汤原营建、包兰线、大连“543”专用线、嫩林线、辽西线、沙通线、通霍线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1984年1月1日划归铁道部,改为铁道部第19工程局,现在称中铁19局集团有限公司。
该师部分主官:曾京(起义将领、武汉市政府参事)、蓝庭辉少将(铁道兵副司令员)。
步兵第215师——1949年11月,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第1军第2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军第215师,下辖第643、644、645团,师长张镜白,政治委员江腾蛟。该师前身为1949年8月在湖南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陈明仁部第1兵团71军232师。国民党军232师是杨虎城将军17路军一部延续下来的。1937年3月,17路军直属之独立旅、特务团等部编为国民革命军第38军第177师。1938年6月以第177师等部扩编为31军团(前身为17路军,后改为第4集团军)96军。1945年6月96军撤销,177师改隶38军。同月,531团和第4集团军总部特务营随总司令孙蔚如调第6战区,作为战区长官部的警卫团,后为武汉行辕警卫团。1948年7月,以该团为基础在长沙组建第232师,为长沙绥署直辖部队,其中694团为原基干团。1949年6月232师编入第1兵团71军。同年8月参加长沙和平起义。抗日战争时期,该师前身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中条山抗战、荥(阳)广(武)战役,登(封)汜(水)战役等战役战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1年1月215师进入广西剿匪。11月,第52军番号撤销,215师归第21兵团直辖。1952年4月,原第21兵团兵团部改组为中南军区荆江分洪工程司令部,第215师归由48军军部改组的第21兵团建制。215师原3个团合并为第643、644团,145师434团改为215师645团。10月,第21兵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215师隶属55军建制。1953年3月,组建师炮兵团,7月改番号为炮兵第544团(1969年改称师炮兵团)。1968年12月调入江西执行“三支两军”任务。1969年10月划归福州军区建制,由江西省军区领导。12月,改称陆军第89师。1975年4月,划归陆军第29军建制。1976年2月,改番号为第87师。其后发展见步兵第87师简要沿革。
该师部分主官:张镜白(起义将领,陕西省政协委员)、江腾蛟少将(南京军区空军政委)、李振军(武警部队政委)、周德礼(南京军区参谋长)、王永宁中将(成都军区副政委)。
步兵第216师——1949年11月,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第1军第3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军第216师,下辖第646、647、648团,师长张诚文,政治委员曹波生。该师前身为1949年8月在湖南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兵团陈明仁部100军307师。1950年9月撤销,其人员补入第214、215师。
该师部分主官:张诚文(起义将领、湖南省政协副秘书长)、曹波生(防化兵部副参谋长、吉林化工公司党委*)。
步兵第217师——1949年11月,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第2军直属队和第4、第5师合并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军第217师,下辖第649、650、651团,师长姜和瀛,政治委员段辉亮。其前身为1949年8月在湖南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兵团陈明仁部第1兵团14军63师和宪兵第10团2个营、长沙绥署警备大队、湖南省政府警卫大队、保安司令部警卫大队等部。1951年1月进入广西剿匪。1951年11月,第53军番号撤销,217师归第21兵团直辖。1952年3月,原第21兵团兵团部改组为中南军区荆江分洪工程司令部,217师改为水利工程第3师。1953年7月,该师改为公路工程第1师,隶属于中央交通部建制。
该师部分主官:姜和瀛(起义将领,湖南省政协委员)、段辉亮大校(安徽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步兵第218师——1949年11月,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第3军7师和9师一部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军第218师,下辖第652、653、654团,师长何元恺,政治委员肖德明。该师前身为1949年8月在湖南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陈明仁部保安第1师和第3师一部。1950年9月,该师撤消,人员补充217师和219师。
该师部分主官:何元恺(起义将领,湖北省政协委员)、肖德明少将(湖南省军区副政委)。步兵第219师——1949年11月,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第3军8师和9师一部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军第219师,下辖第655、656、657团,师长周笃恭,政治委员王恨。该师前身为1949年8月在湖南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陈明仁部湖南省保安司令部保安第2师(4、6团)、4师12团和第3师一部。1951年1月进入广西剿匪。1951年9月,第53军番号撤销,219师归第21兵团直辖。1952年4月与49军145师合编为第219师,原145师师部改为219师师部,原219师部队编为655团,145师433、435团改为656、657团,归由48军军部改组的新21兵团建制。1952年11月,第21兵团番号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5军,219师归55军建制。1953年3月,组建师炮兵团,7月改番号为炮兵第545团。1970年1月改番号为陆军第55军164师,下辖第490、491、492团、炮兵团。其后发展见步兵第145师简要沿革。
该师部分主官:周笃恭(起义将领,武汉市政协委员)、王恨(北京航空学院党委*)。
步兵第220师——1967年2月,由广州军区边防师改番号为陆军第220师,归55军建制。该师前身及以后发展见步兵第125师简要沿革。
步兵第221-249师——该段师的番号从未使用过。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