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见孩子把房间搞得乱糟糟、不爱整洁时,如果我们说:
“你就是个邋遢鬼,从来都不知道爱干净(表达的是评论),我说了多少遍,垃圾不要放桌上,脏袜子不准放床上(提出的是命令)!”
孩子会如何反应?是会立即整理,还是把你推出房门,生气的规定你不准进入他的房间?
如果我们可以这样说:
“你把吃完的零食袋放桌子上三天了(表达的是观察到的事实),是第三次发生这种事了,我想让家里保持整洁,记得下次把果皮扔到垃圾桶里(提出的是请求)。
想要和孩子沟通,那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正确表达,放下评头论足和命令的身段,更不要夹带情绪恶语中伤。
举个例子,竞思一位学员琪琪(化名),做作业经常出现粗心马虎的问题,妈妈总忍不住“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不用心,太马虎了,很简单的题目总是出错,真让人生气!”
然而这些批评非但没有提醒孩子改掉粗心大意的习惯,反而出现频率越高了,琪琪说:“妈妈越说,我越害怕出错,但又总是出错。”
当沟通方式为“描述情绪”的时候,家长很容易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通过责备孩子来发泄自己愤怒的情绪,这会给孩子带去非常不好的感受,不仅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反而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糕。
而当我们使用“描述事实”时,沟通的方式就转变为:“妈妈看到你没有按部就班的列算式,眼睛扫一下,就写上答案了,结果就算错了。
我们即使是要点出孩子的错误之处,目的也不是为了宣泄自身情绪或者打击孩子的自信,而是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更需要用科学的训练达到提升的目的,,加强规避错误、认真专注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