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吐的技巧口诀,二十种双吐口诀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3 12:25:28

♫ ♫ ♫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双吐的技巧口诀,二十种双吐口诀(1)

摘要:“多余动作丢干净”是赵松庭老师的著作《笛艺春秋》中的一句话,原指对手指上多余动作的处理。笔者根据自身竹笛演奏的实践经验,对这句话进行了再理解。本文从手指、气息、唇部、舌头、肢体五大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总结出“多余动作丢干净”的首要条件是练就“放松”。

关键词:竹笛、笛艺春秋、多余动作、放松、弹性


《笛艺春秋》是由著名浙派竹笛演奏家、教育家赵松庭老师于1985年出版的一本关于竹笛艺术的综合著作,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不仅有演奏技法教程,还收录赵老师从艺多年的经验体会,对广大竹笛爱好者而言,实为一本值得收藏的佳作。在本书的第一单元主要谈及笛子的演奏技巧,赵老师用了轻松易懂的七言顺口溜将演奏技法总结出来,大大提高了爱好者们的学习热情。其中在关于“姿势”的篇幅中,有一段七言要领口诀,其中有一句是“多余动作丢干净”。关于这一句,赵老师在口诀后有一些文字说明,原文是:“‘多余动作丢干净’,多余动作,指的是一些不必要的手指小动作如‘兰花手指’、‘屈指’、‘移指’等”。这就告诉我们演奏中手指的起落要干净利落,不要拖泥带水,影响美观和流畅度。通过对这句话的进一步理解,加之自身不断地实践与练习,笔者又有了新的心得与体会,以下篇幅中笔者将详谈。

一、丢干净手指上的多余动作

这也是赵老师在书中的本意,笔者在此补充一下自己的观点。多余动作如“兰花指”、“屈指”等之所以在演奏过程中产生,归根结底是因为演奏者的手指没有得到放松,时刻还处于僵硬状态中。大家不妨可以在笛子上尝试一下。先用双手持笛,然后手指抬起时故意做一个“屈指”的动作,也就是把抬起的手指往手心方向弯曲。这时大家发现,自己的手指甚至手腕甚至手臂多少都有一些僵硬感,严重影响了演奏的质量。再做一回手指抬起练习。这次在抬起过程中手指放松,只向音孔正上方抬起即可。这次的运指练习,手指感觉应当是舒服的,同时在这过程中也完成了“多余动作丢干净”。胡接续老师也在他的著作中对于手指的要求是:“手指松弛、自然。三个关节都自然而略带弯曲,不可僵直。”许国屏也提及过关于手指灵活度的问题:“怎样使自己的手指灵活?演奏时手指、手腕一定要放松。将双手放松、略似半握拳的形状(即手指微微弯曲些),让双手手指始终处在自然、放松的状态。按孔时也应当松弛而有弹性,不要紧张或过分用力,避免手指僵硬而影响灵活性”。由此可见,手指上带有多余动作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手指僵硬、不够放松所致,只有充分解放双手,放松双手,真正舒适地去完成演奏,多余动作自然会丢干净。

二、丢干净唇部的多余动作

对于唇部多余动作的认识,笔者的理解是,唇部在演奏过程中产生了不必要的紧张,形成的多余动作从而影响了气流的畅通。笔者将具体的唇部多余动作大体分为以下两种。

(一)唇部挤压

唇部挤压的具体表现特征为上下两片嘴唇相互挤压,有时也向两唇中间处挤压。造成唇部挤压的主要原因是演奏过程中的过度紧张所致,特别是在演奏竹笛的高音区尤为明显。演奏者由于对于高音的演奏不自信,从而会产生紧张心理,在演奏高音区时,两片嘴唇本能地挤压、加力,导致由肺部呼出的气流在嘴唇处受阻,不能畅通地灌入笛筒,因此演奏出的音色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发不出音。“由于风门的缩小,出气量也就会相对减少,甚至形成了一种挤压式的嘴型状态。这样,越挤越不发音!因为气流的压强量值是不够的,它并不能超吹音的发声需要。”

(二)嘴角拉扯

在有些竹笛教程上,谈到演奏口型,会要求将两嘴角用力拉伸,以便形成吹奏竹笛需要的口型。“上嘴唇略靠前与下唇做拼音字母‘u’或‘吁’的动作,两嘴角相向用力而形成‘酒窝’感就完成了椭圆形的风门。”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嘴角拉扯很容易造成唇部紧张,易产生疲劳感,影响演奏质量。

无论是唇部挤压还是嘴角拉扯,都是因紧张所产生的多余动作,只有丢掉这些动作,才能使得我们的演奏轻松自如,畅快无阻。解决唇部紧张的问题还是要练就“放松”。笔者对于唇部练习有自己的一句顺口溜:气顶口,口随气。意思是说嘴唇时刻都要保持尽量放松的状态,要感觉不到嘴唇的存在。关于风门大小的调整,笔者的方法是,用肺部呼出的气流去顶开双唇,并且要注意控制气息,保证多大强度的气流就顶开多大的嘴唇风门,使上下两唇始终保持在放松状态,这便是“气顶口”。“口随气”是指处于放松状态下的嘴唇,随着气流的轻重缓急调节风门和口腔内部空间的。当然这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后才能掌握,最重要的是要在练习过程中自己体会“放松”的感觉。

三、丢干净气息上的多余动作

在演奏中,气息上的多余动作是指用气不稳,主要表现为“吸气位置过浅”、“呼吸不平稳”等。竹笛演奏是靠呼出的气流维持音乐的进行,一呼一吸的过程靠身体里的横膈膜控制频率。呼吸的过程应是连贯而放松的过程,“吸气位置过浅”和“呼吸不平稳”等问题均是由于身体紧张所致。“吸气位置过浅”是由于演奏中喉头紧张,加之口和鼻协调度差,使得吸入的气量太少,甚至连“胸式呼吸法”要求的气量也达不到,气全部都卡在胸部上方位置,这样很容易造成胸闷,严重阻碍演奏的流畅度,长期如此练习甚至还会危害身体健康。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使喉头放松,保证咽喉畅通的同时,口和鼻注意吸气,协调进行。正所谓“口鼻兼用看需要,切忌呼吸有声响。”“呼吸不稳”是由于横膈膜紧张过度而失去弹性,使得呼出的气流忽快忽慢,忽强忽弱,影响了音乐的表现力。解决的方法就是要使横膈膜放松,让气流自然地使其下沉、上浮,保证横膈膜时刻具备弹性。

四、丢干净舌头上的多余动作

舌头上的多余动作,主要表现为舌头僵硬、灵活性差,主要是由于“念字法”的差异所致。目前市面上的竹笛教材,在介绍吐音时,尤其是双吐音,一般会使用“吐库吐库”、“得个得个”、“噜咕噜咕”等几种常用“念字法”来辅助练习双吐。笔者简要分析这几种“念字法”的特点。“吐库吐库”的特点为:“吐”字的声母为舌尖爆破音,“库”字发音时舌头后半部分高起,用来阻碍气流,但咽喉依旧可以保持畅通。此二字发音的口型与吹笛时的口型比较吻合,故念起此字来轻巧、舒服,不会破坏原来吹笛的口型,所奏出的音也是干净利落,颗粒感极强,弹性很好,演奏双吐音能达到很快的速度,是最佳的“念字法”;“得个得个”特点为:“得”字的声母为舌尖不爆破音,“个”字在发音时咽喉有明显的阻塞感,舌头后半部分不再高起,主要靠咽喉阻塞气流得以发声。此二字发音的口型与吹笛口型不吻合,使用这种“念字法”会破坏原本的口型,易使口腔和舌头紧张、僵硬。因此此种奏出的乐音颗粒感不强,演奏双吐的速度不及“吐库吐库”;“噜咕噜咕”的特点为:“噜”字的声母为舌尖中音,是由舌尖和上齿龈接触,使气流受阻而形成的音。此字几乎无爆破感。“咕”字与“库”字的声母都属于舌根音,但“咕”字的爆破感不及“库”,发音迟钝,吹出的音没有颗粒感。此二字发音的口型也与吹笛口型不吻合,并且奏出的乐音容易含糊不清,颗粒感不明显。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吐库吐库”为练习双吐的最佳“念字法”,因为在“吐库吐库”上的双吐音是最放松、最轻快的,它丢掉了舌头上的多余动作,使舌头不再感到紧张、僵硬,以一种简单、直接、高效的方式去演奏双吐音。

五、丢干净肢体上的多余动作

关于肢体上的多余动作,有很多种,比如演奏中身体过度的摇摆,演奏者目光的游离,使用脚打拍子等等,无法一一列举。造成这些肢体多余动作的原因还是因为演奏者在演奏中不够放松。只有真正地将肢体放松下来去演奏,并且细细品位其中的音乐内涵,才能将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音乐中,身体便会随着旋律的起伏自然地做动作,而不是过度地摇晃;因为放松使得演奏者全身心投入,眼神在舞台上自然也不会四处游离,而且还富有深情,与观众进行交流;“演奏姿态忌做作,严肃认真见真情。”放松并不是散漫和松懈,在演奏中依旧要有个严肃认真的态度,用脚打拍子这种多余动作会使观众看起来不美观、不舒服,因此要坚决丢掉。

“多余动作丢干净”的根本在于放松,即手指放松、气息放松、舌头放松、嘴唇放松、肢体放松,以及重要的心理上的放松。只有充分解放身心,演奏出来的音乐才会自然、流畅、动听、感人,才能感染自己,感动观众。


参考文献:

1.赵松庭.笛艺春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94-96.

2.胡接续.竹笛实用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12-13.

3.许国屏.青少年学竹笛[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5.12-13.

4.宁保生.宁保生笛子曲选集[M].北京:人们音乐出版社,1997.6-7.

5.徐金波.每日必练——竹笛指序练习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1-2.

6.孙汝建.现代汉语[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66-67.

作者简介:宛与洛,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音乐史。

双吐的技巧口诀,二十种双吐口诀(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