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园园一家旧照。受访人供图
李园园一家租住在常州一处城中村,杨合群的工作地点是距离租房1公里左右的菜市场。“摊位老板主动和我们说,年轻人不容易,下午不忙的话可以把孩子带过来。”李园园说,上午妻子忙碌,只能由他带着女儿去送外卖,但到了中午外卖高峰期,就可以将女儿托付给妻子。
每日固定的三人“交接”,就从这时开始,一坚持就是近三年。
陌生人的善意
这是夫妻俩能想到的最好的安排,但有时计划会被意外打乱。
2019年夏天,李霏儿旧病复发,再次住院,夫妻俩舍不得休息,只能轮流陪护。“别的小朋友都有两三个大人看着,我们女儿病床前只有一个大人。”
杨合群告诉李园园,打针时,自己一个人没法按住哭叫的孩子:“护士都看不下去了,又找了别的护士来帮忙。”
杨合群偶尔会发发牢*,觉得没人能帮衬一下,“但也是嘴上说说,自己孩子自己养,我们始终这样认为。”李园园帮妻子解释道。
照顾孩子是李园园最上心的事。每天早上8点多,他会准备好饭菜,为睡梦中的女儿套上外衣和袜子。女儿坐在小板凳上吃早饭,李园园就蹲在她身旁,手指熟练地翻转头绳、绕过发梢,为她扎起两个好看的小辫子。
只要女儿在车上,李园园就会格外谨慎——保持低速匀速,不闯红灯,戴好头盔,总是备着雨衣,不敢把女儿单独留在楼外。送餐时的李园园,经常一手拎着袋子,另一手搂着女儿。
送餐时,李霏儿穿着父母特意改小的、和爸爸同款的“工服”。受访人供图
其实,顾客们很少能见到那个被他护在怀里的孩子。大多数时候,他们只开一道门缝,李园园弯着手腕将袋子递进去。他也会刻意躲开别人的视线:“人家一看到带着孩子就要多聊两句,而我想赶时间。”
偶尔有人会发现李园园的“秘密”。2019年秋天,一位四五十岁的大姐开门取餐时看见了父女俩。“我们简单聊了几句,她说‘小伙子你等一下,我给你女儿拿吃的’。那时我手上还有别的单子,就赶紧走了。”当天下午,李园园接到外卖站长的电话,告诉他一位顾客在找他。
“是上午那位大姐,她让我过去,说有东西要给我女儿。”李园园推辞不过,只好到了约定的路口。那一次,他收下了陌生人的善意——有水果,还有一些孩子穿小了的旧衣服。
不仅如此,不少喜欢李霏儿的人也时不时找上门,送去玩具、零食、图画本或是新衣服。李园园对此心怀感激,但更多的是不安:“如果是家里孩子穿小的衣服给我们,我们也很乐意,但真不希望人家破费买新衣服。”
“希望有个属于自己的家”
在意外走进公众视野之前,李园园从没想过一家人会成为万千网友的关注焦点。
事实上,在女儿出生后,他就曾满怀喜悦地将记录生活的视频发布在快手,只是当时没什么粉丝。发了十几条后,他便停更,专心送外卖。
2020年3月,李园园发现视频被人搬运到了抖音,还被说成“五个月大的孩子被妈妈狠心抛弃”。
“我赶紧注册了一个抖音,希望澄清这件事。”当时,李园园联系了那些发布视频的账号,私信他们更正或删除,与此同时,自己也发了些视频澄清。然而,在不断澄清的过程中,他却意外收获了大批粉丝。
李园园家一家三口留影。受访人供图
接下来的日子里,因为女儿给爸爸送西瓜、爸爸给女儿准备节日礼物等视频,李园园一家人被不断推上热搜,粉丝队伍不断壮大。
在李园园的镜头下,李霏儿一天天长大——会用勺子喂饱自己,还可以站在水池旁的塑料凳上,把碗刷干净。李园园常用“从小就懂事”来形容女儿。
父女俩奔波在路上时,哪怕是下雨天,李霏儿也很少哭闹,“虽然我带着奶粉和尿不湿,但很少能用到。”送外卖时,李园园跑得飞快,李霏儿也跟着紧张,不停地问,“超时了吗?爸爸快一点!”
李园园送李霏儿去菜市场,时不时地会被她赶着走。“她说爸爸你快去上班吧,我自己进去。”晚上李园园直播,女儿也不吵闹,只是摆弄玩具,或是在旁边安静地画画。
女儿长到一岁多,李园园开始有意识地与她互动,教她认识路上的飞鸟和汽车,告诉她见人如何打招呼。有时他骑车时松开一只手,李霏儿会提醒他:“你要两只手骑,不然会摔跤的。”虽然她还分不清信号灯“复杂”的指令,但总会和李园园辩论:“这是红灯,你不能走。”
粉丝多了后,李园园夫妇开始尝试直播带货,每晚吃过饭,两人便直播两三个小时,这种景况,至今已维持了近半年。
如今,一家人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欠下的债务已经还得七七八八,也有了些许存款。李园园喜欢常州,这里空气湿润,在他看来是个有人情味的地方。他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希望两三年内、女儿上学之前,三口人不必挤在不足10平方米的出租屋内,可以有个属于自己的家。
李园园家一家三口留影。受访人供图
最近,李园园又变得忙碌起来。312条短视频共获赞5500多万,数次冲上微博热搜,电话不停响起,私信多到翻不完。接听电话时,他常常语速飞快,但依然耐心回答着一个又一个问题,偶尔中断对话,他会愧疚又客气道:“谢谢你们的关注,但有人来电话了,我得去接一下。”
11月16日,李园园特意录制一段短视频回应关注:“我们条件不是特别好,我们也在努力地想改善这个家庭。”
他坐在不到1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微笑着看向镜头:“虽然日子过得比较清苦,但我相信美好的生活,正会伴着孩子的成长慢慢向我们走来,阳光也会照进每一个努力的人。”
新京报记者 左琳 实习生 李欣然
编辑 李彬彬 校对 李世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