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于国家生死的下一句,苟利以国家生死矣的下一句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3 20:33:23

1785年的今天(8月30日),林则徐于福建侯官县鼓东街(今福州鼓楼区)出生。

林则徐童年颇为贫苦,父亲林宾日只是个普通的教书先生,微薄的收入要供养林则徐兄弟姊妹十一人,这么一大家子的吃穿用度,着实不易。

“逾年,家君入学,旋食廪饩。此后馆谷虽稍充,而食指渐繁,贫如故。”——《先妣事略》林则徐

好在父母都很重视林则徐的教育,林宾日又是教书先生,为人颇为开明,林则徐作为“教师子女”,很早就被父亲带到私塾里听学启蒙。

不孝见而愀然,请代执劳苦或推让饮食,辄正色曰:‘男儿务为大者、远者,岂以是琐琐为孝耶!读书显扬,始不负吾苦心矣。’——《先妣事略》林则徐

嘉庆九年(1804年),林则徐考中举人,开启了此后的官宦之路。林则徐的官途,寥寥笔墨,难以概说,在此就不多做赘述,本次主要是对《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这首诗做一个简单的赏析。

苟利于国家生死的下一句,苟利以国家生死矣的下一句是什么(1)

鸦片战争爆发后,定海失陷,林则徐遭投降派构陷,道光帝一旨诏下:“林则徐办理禁烟不善,褫夺卿衔,遣戍伊犁”。

1842年8月,发配前往伊犁途经西安时,家人赶到与他告别,当时林则徐已年至57岁,此番贬谪戍边,说是“生离”,实则极有可能成为“死别”。家人自然是伤心悲痛,难以离舍的。林则徐未免家人忧伤过度,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组诗二首来慰藉家人,也借此表明自己的心志。

没有准备什么腹稿,成就了这样的佳作,一方面确实是林则徐有才情、有学识、有功底,更主要的还是林则徐有着坚定的为国为民的心志,有着一腔热血报国家的信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得以传唱至今。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大意如下:

我能力低微偏又肩负重任,时间久了,精神难免困顿疲乏。一再的担当重任,以我衰朽的身躯,平庸的才干,定然是要支撑不住的。

可是,只要这件事对国家有利,是生是死就由它去吧。在此大义面前,又怎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呢?我这次有罪被遣戍到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或许可以就此退隐不仕,正好做一个戍守边关的士卒。

我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典故,以此与妻子开玩笑说:你不妨试着吟诵一下“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来为我送行好了。

口占:不打草稿,随口吟诵而出

衰庸:意近“衰朽”,衰老而无能,这里是自谦

苟:如果

以:用,去做

谪居:因有罪被遣戍远方

养拙:犹言藏拙,有守本分、不显露自己的意思

刚:正好

戍卒宜:做一名戍卒为适当

山妻: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故事:旧事,典故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这首诗,引用了很多典故,也深埋了很多的情绪,我们逐句来看下。

苟利于国家生死的下一句,苟利以国家生死矣的下一句是什么(2)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面对来送别的家人,这句话,既是自谦,也是安慰。林则徐当时虽然已经57岁了,但还不至于“衰朽”,更遑论“无能”,之所以这么说,意在告诉家人,本就年事已高,支撑不了多久,这一次就此戍边,不再殚精竭虑,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里其实还隐含有一丝愤懑和讽刺,我们说“壮志激昂”,若在官位能施展自己的志向,又怎么会“久神疲”,林则徐疲惫的,是在民族危亡之际,在外要抵抗外侮,在内要忍受投降派的构陷、倾轧,君主又不够决断,内外都是乱麻,是以几度浮沉,心力交瘁。

苟利于国家生死的下一句,苟利以国家生死矣的下一句是什么(3)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一联笔锋陡转,前面的衰庸之态尽去,把自己家国情怀,铮铮傲骨展露无疑。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上一联的老态,是无奈之叹。

“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实是引用的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子产说的一句话。

“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诗》曰:‘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吾不迁矣。”——《左传·昭公四年》左丘明

子产当时在郑国执政,郑国地处晋、楚两个大国中间,常年遭受两国攻伐,所以子产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使郑国能够抵御外敌,推行“作丘赋”,即规定一丘之人出军赋若干。这项改革打破了国野分界,把原来只有国人才有资格承担的兵役下放给野人,极大的扩充了兵力来源,增强了军事力量。

这次改革因为取消国人特权而影响了部分特权阶级利益,遭受了强烈的反对和阻挠,但子产还是坚定地将改革推行了下去,郑国在子产的改革下一度呈现中兴局面。

苟利于国家生死的下一句,苟利以国家生死矣的下一句是什么(4)

了解完子产说出这句话的背景,在此大家是不是看出了一些端倪。子产执行“丘赋”,内有国人的反对和阻挠,外有晋、楚这样的强敌;林则徐销烟、禁鸦片,内有投降派构陷,外有英帝国的威胁,处境是如此的相似。子产的变革带来了成效,带领郑国走向了中兴之局,其实这也是林则徐志向所在,想要如子产一般抵御外侮,重振国威,匡扶社稷。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引用的的不只是语言,更有竭力推动国家重兴的信念。林则徐学识的渊博,用典的精妙,可见一斑。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这一联,回应了首联,按清朝惯例,只要没有被*头,留有性命,都要叩谢皇恩浩荡,这是表层上,身为人臣的礼数,也是安慰家人的话语:“你看,我只是被贬谪,这可比*头好多了,你们不该难过,应该庆幸啊!”

谪居养拙,看似豁达,其实与上联有着极大的对比反差,一个有心救国,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怎么可能悠然的在边境养老,退隐安居呢?深层里,还是有着无辜获罪的愤懑以及报国无门的无奈。

苟利于国家生死的下一句,苟利以国家生死矣的下一句是什么(5)

虎门销烟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关于这一联的典故,林则徐自己是有作注的,具体如下:

“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坡顾谓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诗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

山妻是隐士对自己妻子的谦称,“断送老头皮”,本意是指断送了老头的性命。典故出自苏轼的《东坡志林》第六卷,表现的是苏轼含冤入狱,却依然豁达不惧,甚至能用小典故来开玩笑的豪迈胸襟,林则徐也是借此安慰家人,安慰妻子:“你试着吟诵‘断送老头皮’,或许皇上就放我回来了呢?”林则徐此时的这番镇定与良苦用心,让人心酸。

苟利于国家生死的下一句,苟利以国家生死矣的下一句是什么(6)

林则徐行草书法

1850年,清政府为清剿太平军,重启时年66岁高龄,因病辞归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林则徐躺在卧轿里带病赴任,终因病情恶化,于潮州普宁县行馆病逝,终年66岁。

“自念祸福死生,早已度外置之,唯逆焰已若燎原,身虽放逐,安能委诸不闻不见?”——《致姚春木王东寿书》林则徐

林则徐终其一生,都奔赴在“苟利国家,生死以之”的道路上,以身许国,未曾止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